时间的年轮不断向前推移,这是我过的第三十八个年,意味着向38靠近了。弹指一挥间,步履匆匆的行进,人生向着中年迈进,跨进老年 ,就觉已经是日暮时分了。
但对于过年的期待,每个阶段却有每个阶段的期待和惊喜,这如同人生的不同岁月,都会有不一样的任务和盼头。
01
儿时的天地里,过年是最欢喜的事,雀喜的年代,容易满足和激动。
春节将近,地里的农活也暂缓了,父母不断地备着年货。糖果,年糕,水果,礼花……
每一样都悄然的印着喜悦,让孩童的心里也愉悦起来。
怕孩子只吃零食,不吃饭,父母买来的糖果常常是藏着的,一会在柜子里,一会在床下的小萝里,一会在天花板上高高挂着,但记忆中的我,总是能通过排除法一一找出位置,欣喜地抓上一把两把,偷偷藏着吃。
等到了过年前,父母拿出东西,已然少了大半,但父母也只是笑着批评一下就过了。
父母的眼里,孩子快乐他们也就觉得快乐了。
儿时的天地,除了自由吃到的糖果,大概就是压岁钱和新衣服了。
这是过年必有得东西。再寒酸的父母也是要备一点新衣给孩子。七大姑八大姨的人遇到,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压岁钱。
我们小时候,压岁钱发得少,五块,十块,二十,五十,一百皆有可能。
把那些花花绿绿的钞票汇总起来,小伙伴间为自己钱的数目攀比起来。
你有一百,我有两百,他有三百……这样的攀比成了孩童时的一种失落和惊喜。
随着年轮的前进,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压岁钱也越来越多起来,从几块到几十,到几百,几千。少的也只会是一百了,否则觉得给不出手。多的就不好说了。
压岁钱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身份,经济能力,圈子富裕程度的象征。
孩子得到压岁钱的多少也间接反应着父母的地位。
一个有能力,有权势的人,前来巴结的人不好直接给大人钱,便把这些钱间接以压岁钱给对方的孩子,就变得合情合理起来了。
02
年轮推进,告别了孩童时候的无忧无虑,毕业后就要踏入另外一个阶段了。
这个时候既渴望回家过年,又怕回家。
事业有成的人自然是期盼的。当亲戚邻居问起收入和工作时,也有了自信的说明。
亲戚们常会不停夸赞起来,眼里透出羡慕,嘴里赞词不断。
他们的心里是真的羡慕,谁的人生都想一帆风顺,事业有成。
看到别人的成功史或者发家史,总是想从中讨点什么有价值的经验或者能学到点什么,甚至是可以抱抱大腿,巴结巴结。
混得好的人回家似乎就真的有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感觉。
事业无成,方向迷茫的人此时会觉得回家也有点难为情。
思念的蔓藤不断攀岩,归乡似切。但囊中羞涩,捉襟见肘,于是大有一种失落之感。
回乡的步伐变得沉重起来,拖着那几十斤的行旅箱,却觉得有千金重。
回家归来,言语似乎也谨慎多了,不敢到处窜,怕别人问东问西,自己不好回答。
面子就像人身上卸不去的铠甲,多多少少总是需要点的。
说混得好,有点对不起自己的诚实,撒谎也感觉眼睛躲躲闪闪。说混的不好,问的人都略有尴尬,一个哦字似乎不好继续下文。
有时安慰几句,都觉得有点矫情,话题略显生硬。
毕业到立业这段行程也变得不一而足,个人体验不一,感受前差万别。没有孩童时的那份稚嫩,那份雀喜。多了成年人的心思。
03
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像一颗小树苗,要历经每个时期,经历种种,才会换来一生的沧桑和阅历。
踏过成年,进入工作事业稳定期,慢慢走向中年,老年,又会发现过年又赋予了新的意义。
为人父母后,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他们的每一个成长,每一个进步,每次收获都都牵动着人心。
从牙牙学语到步履蹒跚走路,从小学的幼稚到中学的懵懂成熟,从大学到工作的沉稳,最后看着自己带大的小布点也为人父为人母。
这个时候的父母对过年又有了另类的期许。
他们放下长久的忙碌,把时间投入到迎接孩子回家,为他们准备好吃的上面。
拿起许久不用的家具,准备许久不准备的食材,购买吃的用的物品,准备丰盛的美食。
一切围绕着孩子转。
看到孩子回家就觉得倍感欣慰,倍儿开心。
看着孩子品尝自己准备的美食,听着孩子讲述着自己的见闻,感受,甚至是看着珊珊学步的小小外孙或者孙子孙女,眼里有着收获的幸福。
他们就像庄稼汉,春播秋收,在收获着自己的果实 。
天伦之乐就是在人生的步入老年后的年轮里,能看到儿孙满堂,孩子事业有成,家里和睦祥和,幸福满满。
即使知道时光飞逝,自己归期不定,但有孩子的孝顺和陪伴,自己也觉人生值得。
年轮就是将我们从孩童变成成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身份我们相继完成,实现生命的轮回。
时间,对谁都公平。岁月,都谁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只是我们需要在岁月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