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旅游?
肯定不是因为我们希望多一些照片,或者多一些被当葱头斩的经验。
我们是希望通过旅游来了解多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感受多一些自己不曾感受的东西。
我们希望通过旅游可以多一些体验,多一些感受,比原来的自己多一些,然后再少一些。
那多的一些和少的一些,就是旅游的意义所在。
而说得更简要一点,就是我们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朝着某个确定或者不确定的目标。
也因此,我们去看书,去阅人。
------
读书可以有很多种。
学校课堂里的姑且也成为是读书吧,这绝对不是上面一行所说的读书的全部。
我都小说,读游记,但从不读自传。
我读议论文,读记叙文,读散文,也读诗,但从不读报告文学。
对我来说,读书有这么几种:
学习不会的东西——比如读《微分几何入门与广义相对论》(逼格一下子就顶天了有木有!);
阅读他人的思想;
阅读他人的经验;
纯粹为了放松。
很显然,上面的过程是层层递进的,或者说是层层淡出的。
我最喜欢的,是阅读他人的思想和经验。
我很喜欢通过别人的文字来脑补一个场景,把看看自己会怎么样。
在m1ch3ll3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寻找另一个自己》里,米歇尔说我们通过与他人的交互来寻找另一个自己。同样的,当我们在看小说,看博客,看文章,看各种东西,来感受他人的思想或者他人的经历的时候,我们其实所作的也是这样的事情:通过不断将自己与那些思想和经历来碰撞,来感受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同时也更明确自己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
长跑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人开着车(或者别的什么)在第一名的前面领跑。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第一名是看不到自己的,也看不到别人,所以他很容易就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处何方,从而迷失自己。
同样的,一个人独处久了,也很容易对自己的位置感到迷失——我们将失去参照系,从而无法定位自己。
所以我们会和他人交流——通过他自在的反射来确认自我。
而阅读他人的思想和经历,则就是另一条途径。
我们读他人的目的,是为了读自己。
不单单是为了读自己,还为了写自己。
我们通过不断由他人的反射来定位自己,从而确定自己有没有脱离某个确定的或者不确定的目标,籍由这种反馈来不断地改变着自己,将自己写成自己更喜欢的样子。
在人生的这条路上,我们就像一群瞎子,不断地高声询问周围的人,然后听他们的声音,来确认自己走在不错的道路上。
如果你不出声,也不聆听,自顾自地往前,那很可能你就落入了崖底。
而阅读他人,就是一种最低调的聆听。
来简书写字吧,至少也算开始小声低语了,周围总有人会听见的。
PS:我这种其实是不断拿着高音喇叭一路走一路吼的,所以上面这条出自我手实在是让我汗颜……
------
后续阅读:《何以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