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纠正错误观点——低效率观点
【2】如何健康生活——告别伪自律
【3】如何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
【4】如何安排任务——时间与任务
【5】如何开始任务——告别拖延症
【6】如何执行任务——番茄工作法
【7】如何专注任务——提升专注力
一、迷失在无休止的工作中
1. 特点
沉迷工作,无法自拔,不允许自己有丝毫懈怠,自愿透支个人时间没日没夜地加班,生怕一停下来,就会在竞争中输给同事,就无法快速证明自己的能力。认为休息就是在浪费时间。
用高强度的工作,来减少自己内心的焦虑,可以将这种行为理解为一种「工作成瘾」。事实上,「学会有效休息」和「全力投入工作」并不矛盾,平衡好工作与生活才能让人拥有最佳状态。
2. 对策
寻求提高做事效率的方法:学着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减少因个人能力的不足导致加班熬夜。
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高质量的休息可以帮助清空大脑,重整思绪,在工作中拥有更好的状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是可持续的工作节奏。
设定一个完全脱离工作的时间:工作只是生活的一个维度。要懂得从工作中适当抽身出来,培养兴趣爱好,陪伴家人朋友。
千万不要「一边度假,一边还忧心着未完成的任务」,如果可以,尽量别把工作带回家。
可以参考【2】如何健康生活——告别伪自律
二、 过度追求完美
1. 特点
因为太怕失败,永远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企图把每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无可挑剔,决不允许任何差错的出现。
常常花大量时间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吹毛求疵,置目标整体的完成度于不顾,致使真正重要的工作无法推进。
2. 对策
改变认知模式:意识到「不完美是人生常态」,懂得放弃偏执,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
学会管理期望:放平心态,摒弃非好即坏的观念,当自己尽力了结果却不如预期时,学会为「足够好」而感到满足。
先完成,再完美:「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别总想着一出手就一鸣惊人,正确的方式是:先交付1.0版本,再在行动中修正优化,迭代出2.0版本。
追求精要主义而非完美主义:把握重点,合理分配精力,在少数的关键任务上追求卓越,对于那些优先级较低的琐事,尽力而为即可。
可以参考【3】如何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
三、生活秩序混乱
1. 特点
工位上密密麻麻地堆满了杂物,电脑桌面上永远有未处理完的文件…….凌乱的环境让人身心俱疲这种混乱的生活状态,不仅让人倍感压力和焦虑,也让人的工作效率无比低下。
有条有理是高效的前提,简明有序的生活能有效减轻我们的压力,将我们从琐碎的日常中解放出来。
2. 对策
学会取舍,化繁为简:减少囤积,精简信息源,定期断舍离,删除多余无用的文件、物件,追求质量和非数量,在能力范围内,选择最心仪、最合适、最优质的那一款。
打造干净整洁的工作场域:杂乱无章的桌面很容易让人产生懈怠,清爽的环境会给人一种心理暗示:即将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定期清理下桌面,把经常用到的物品放在显眼的地方。
分类管理物品和信息:养成为物品/信息添加标签的习惯,及时整理归档,这个举动能任何需要它的时候快速找到它。
可以参考【4】如何安排任务——时间与任务
四、习惯性拖延懒散
1. 特点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成为通病,无论什么事,都习惯性地逃避,能拖一会儿是一会儿,不少人甚至以「重度懒癌」和「拖延症晚期患者」自居,并将自己的拖延行为合理化。
当deadline来临时,面对堆积成山的任务,不到火烧眉毛的最后关头绝不行动,总想着时间还来得及,待会儿再做也不迟,大不了就熬夜赶工,憧憬着自己可以在高压下超常发挥。
2. 对策
2分钟原则:如果一件事迟早要做,且2分钟内就能搞定(如回复邮件,文件分类等),那就一刻也不要犹豫,第一时间付诸行动,否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不断堆积,处理起来更加费力。
5分钟原则:当迟迟不愿开始某个任务时,不如告诉自己,「先做5分钟,只要5分钟就好!」,很多时候一旦开始行动,就会停不下来,往往会坚持更长的时间,(就算你真的只坚持了5分钟,那也比不做好。)
拆分任务:畏难心理是导致拖延的关键原因,如果某个任务过于复杂,不如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力所能及的小任务,每次只需花费很少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就可以跨出小小的一步。当小目标积少成多,一个看似艰巨的任务就在不知不觉中搞定了。
延迟满足:导致拖延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缺乏动力,因此,我们可以设定激励机制,每戒掉一次拖延,给自己一点奖赏,比如今天之内完成这篇论文就吃一顿大餐,但请注意,设置奖励的目的是督促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不要过度满足。
可以参考【5】如何开始任务——告别拖延症
四、习惯多线程工作
1. 特点
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的精力无法同时聚焦到多件事情上,每当我们切换一次任务,都要消耗大量的注意力,我们需要花费十倍的时间才能重新进入状态。
一心多用的工作模式看似十分高效,实际上会让工作质量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2. 对策
专注一件事:不要高估同时处理多项事务的能力和效率,更多时候是在浪费时间,在没有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时,和下一项工作说不。这种单线程的方式看上去有点儿耽误时间,但它却可以带来更好的效果。
要事第一:集中精力处理最要紧、最有价值的那件事,持续不断地调焦,专注最重要的目标中最重要的内容,从决定开始做事的那一刻起,主动排除一切私心杂念。
合并同类项:在同一时段集中解决同一类型的工作,如回访多名客户、审核多个文件等,让「批处理」减少任务转换的损耗成本。
可以参考【6】如何执行任务——番茄工作法、【7】如何专注任务——提升专注力
六、凡事都亲力亲为
1. 特点
事必躬亲,喜欢独揽包办,习惯性地想把自己变成超人,总是担心别人做事的能力、速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宁可一个人忙得焦头烂额,也不愿意把工作分派给别人。
如果所有事情都由一个人负责,不利于团队合作,真正重要的事没空做,反而在琐事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效率自然是低下的,也无法保证工作成果的质量。
2. 对策
该放手时就放手:分清「你能做的事」和「你该做的事」,能做并不代表一定要亲自去做,如果这件事优先级不高,而自己有更要紧的事需要处理,可以将这件事外包出去,把自己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为自己争取更多可支配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当任务来临时,先问问自己:我是最合适的人吗?如果不是,与其自己浪费时间瞎琢磨,不如与他人合作,将任务合理地委派给更专业的人。
授权后适度放手:用人不疑,请他人代劳,那就给予别人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允许其在一定权限内自主处理工作,让被授权的人能够积极地、创造性地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