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AI时代,我常在夜深人静时独坐书房,望着案头那盏昏黄的台灯出神。灯影摇曳,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恍若千年前王羲之在兰亭挥毫时的那轮明月。写作于我,恰如这盏孤灯,既照亮了内心的幽微,又映照出世事的沧桑。
少年时,我总以为写作是为了记录。那些春花秋月、悲欢离合,若不付诸笔墨,岂不辜负了造物主的美意?于是我在日记本上涂抹,在作文纸上挥洒,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尽数收纳。直到某日重读旧作,才发现那些自以为是的"佳作",不过是浮光掠影的堆砌。原来写作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要在时光的长河中打捞那些永恒的瞬间。
写作之路,从来不是坦途。有时枯坐终日,纸上仍是一片空白。这种时刻,我常想起苏轼在黄州时的境遇。他被贬谪至荒僻之地,却在困顿中写就了《赤壁赋》。文思枯竭时,不妨放下纸笔,去感受生活的温度。或许是一缕晨光,或许是一阵清风,又或许是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都能成为点燃灵感的火种。
至于写得好与不好,倒不必过分执着。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尚且自谦“满纸荒唐言”。写作如同登山,重要的不是抵达顶峰,而是在攀登过程中与自己的对话。每一个字句都是心血的凝结,每一次修改都是对完美的追寻。即便最终未能达到预期,那份执着与真诚,已然是对文字最大的敬意。
在这个AI几秒快速输出的时代,写作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人们习惯于快餐式的阅读,鲜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品味文字的温度。但我始终相信,真正的好文字自有其生命力。就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历经千年,依然能让后世读者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情怀。写作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为了安顿自己的灵魂。
案头的灯光依旧,窗外的夜色愈发深沉。我忽然明白,写作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这个过程本身。它让我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浮躁中守住本心。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心灵的远行,带着对生命的思考,对世界的感悟,在笔墨山河间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写作是一场孤独的修行,却也是最温暖的陪伴。当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仿佛能听见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絮语。他们告诉我:写作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那一抹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