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不悔是初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5月22日去世了,世人都知道他在农业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但是他还有一项技能很强,却没有这么广为人知。
那就是,袁老先生的英语也很好。
他曾在2017年第十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座谈会暨海外院士青岛行“雁栖湖论坛”中,发表了一段长达20分钟的英文演讲,全程没有一处停顿,即使如此,也没见有任何一处哪怕小地方的错误!
以下是演讲内容当中的节选:
If 50% of the conventional rice is replaced by hybrid rice, and estimating on a 2 t/ha yield advantage of hybrid rice,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total rice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will be increased by another 150 million tons, which can feed 400 million more people each year.
这段话,是英语当中的长难句,而且还有一些学术用语,真正要表达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不看中文,相信很多人都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
它的意思是说:如果全球有一半的常规水稻面积改种杂交水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稻谷估算,则全球可增产1.5亿吨粮食,这相当于每年可多养活4亿人。
从这段话来看,袁老的英语水平有多高就可见一斑了。
2019年10月的时候,袁老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在谈论非洲国家农业发展问题时,也使用了相当流利的英语进行阐述。
×××will have bright future.这个句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啦!
最近几年,对于英语学习的问题一直有很多争议,有一些人甚至提出了“英语要取消主课”的说法,但是看到耄耋之年的袁老还在学习英语,走出国门,甚至不用带翻译就能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我们年轻人又有什么借口不努力学习呢?
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有能力抓住迎面而来的机会。袁老在90岁的高龄之际,依然每天强迫自己背一百个单词,并且挤出时间看外文书、听收音机,给自己进行强化训练、培养一个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袁老在去年的全国科普日曾给全国的青少年送上寄语:
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 mind!
没错,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机会来临之前,我们必须充实自己,才能得到机会女神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