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有没有标准呢?我想回答是肯定的,我自己认为好书的标准至少有三:
1、好书的知识容量足够大。
好书具有更大的知识容量,这代表着在同一时间你能了解更多的信息、获取更多的知识,你的学习效率相对读普通书就更高。
比如《红楼梦》,这样一部通俗小说,包含着当时的利益斗争、官场文化、风俗民情、诗词歌赋、人情世故,在管理、建筑、医学、美食、礼仪等多个方面都可让现在的学者做出很深的研究,由此可见其知识容量之大。
樊登老师写了一本《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此书与其他专讲一个道理的书不同,它更像是一张知识清单,樊登老师解读了19本涉及多个方面知识的好书。有涉及积极心理学的《幸福的方法》,有如何直面抑郁疾病的《我战胜了抑郁症》,有推想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未来简史》,有想要带来教育革命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因而这本书可谓解读好书的好书,具有相当的知识容量。
2、好书能够用以指导实践。
好书一定能够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对暂时无解的问题提出了理解与思考的方法。比如《这书能让你戒烟》这本书,25年畅销不衰,全球销量900万册,据说帮助1000万人告别了烟瘾。
好书通常具有清晰明确的可操作性,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提到,要进行非暴力沟通就是简单四步:摆事实、谈感受、讲原因、提要求。
一个女教师在路上被一个陌生的男人威胁,对方想要侵犯她。此时,女教师全神贯注地体会着对方当时的感受。她感觉对方看似强势,但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女教师说:“你似乎有些不安,安全对你来说特别重要,是吗?……请告诉我,是不是有别的方式可以满足你的需要,而不用伤害我。” 最后,那个男人只抢了女教师的钱包就离开了。
女教师说“你似乎有些不安”,这是提到事实,也是谈对方的感受;“安全对你来说特别重要,是吗?”,这是在分析原因;“请告诉我,是不是有别的方式可以满足你的需要,而不用伤害我。”这是提出要求。
非暴力沟通帮助女教师成功避免了被陌生男人伤害,我在想美女们多读些实用性好书,关键时刻是真的能救自己呢。
3、好书能帮你开启新的人生维度。
好书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是,帮你开启新的维度,让你看到以前没有发现的世界。
我从本田直之《少即是多》中就得到了不少新的观念: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大家都认为钱是多多益善,于是拼命赚钱,想办法上位,最后呢?有些人牺牲了健康,有些人失去了家庭,有些人丧失了良心。
《少即是多》中提到了达到幸福的十八个改变。第一条建议是:
从选择节约到选择简朴。我自己有两年开车上班,而堵车的焦虑、擦挂的沮丧、寻找停车位的麻烦、行车时的紧张,让自己每时每刻都处于小心翼翼的困境。后来选择骑车上班,烦恼消散,运动中分泌的多巴胺也让自己更加快乐。
我选择骑自行车上班,你从客观上讲是节约了,但我不是因为节约才去选择骑自行车的,是因为我喜欢骑自行车,我选择了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
书里还提到了其他开脑洞的建议:
从拥有金钱变成拥有时间。比如一个在中国流浪的美国人,他觉得相声特好玩,于是学了打快板和说相声。他身上没什么钱,在农村他就寻求借宿,到城市里,如果没钱了,他就在路边摆个摊,打一段快板或说一段相声,挣点钱后继续环游。
和他聊天的时候,没有人会觉得是在跟一个乞丐聊天,或者是和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聊天。他精神富足,爱开玩笑,把你当朋友。这就是一个精神上富足的人,他不需要靠房子带来安全感。
从地位提升到追求自由。很多人在大公司拼命努力还是做不出大事业。原因之一就是公司的层级制度会把一个人束缚住。一步一步的层级,看似科学合理,但它束缚了一个个自由的灵魂,人只能沿着规定好的道路打怪升级。还有很多人离开重要职位时,突然就发现失去了他人的尊重,这时我们才知道,人在单位的光环很多情况下是靠职位带来的。
所以,真正带给我们安全感的东西,不是那个职位,不是某个标签,别人尊重你,到底是因为你这个人,还是因为你身上的标签,每个人都应该想清楚。为自己60岁以后做一些打算,因为人均寿命越来越长了,你说不定能活到120岁呢。60岁只不过是人生的前一半而已,后一半你怎么过,也决定你整体人生的品质。
好书就如《少即是多》这样,不断带给你灵光一现的体验,对于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带给你峰回路转的感叹。
樊登老师在《读书是一辈子的事》里也推荐了几种选书方法,包括要选信得过的出版品牌,如中信、机工、湛庐、磨铁、果麦、读客、商务、古籍、中华书局等等。他还提到既要读经典,也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他认为经典是那些你读不进去也不会怀疑是书写得不好的作品。一时读不懂不要紧,还有一辈子可以等待,可以阅读。
总结一下,我对好书的判断标准主要是这三条:知识量大、实践性强、能带来新维度。请让我们相互链接,多读好书。如果您愿意和我一同进化,请加我微信(bende4)(加我时需要注明“坚持做点事”),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坚持做点事”,方便的话,请把我的文章与理念转发、分享给更多人。毕竟,前行路上,独行快,众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