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中不能忽视的角色——崔久峰
渭南市咸林中学 武锋
老舍先生《茶馆》中的崔久峰,40多岁,在茶馆附近公寓里当起了寓公。他曾经年轻过,曾经激情燃烧、为理想而奋斗,“以天下为己任”地努力过,如今退隐江湖,吃斋念经,修身养性,不问世事,了无牵挂。
崔久峰不愧是文化人,看问题通透,活得明白。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悲观失望,却又无力改变,竟然对王利发大肆吐槽,大发牢骚,说“中国非亡不可”,表现他理想破灭后的悲观失望和幻灭颓废情绪。早年从事革命的血性汉子,晚年心灰意冷、拜佛参禅的议员崔久峰,其台词甚至只有一个字“藁(好)!”曾经“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蜕变沦落为“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令人叹惋。
他曾当过国会议员,眼光高远,但淡泊名利;有过做官的机会,他却坦然放手,自觉主动放弃仕途。在那个年代,清官少有,他怕被污浊的社会改造。他即使已经超出常人的目光看见了国家前方的道路:清朝灭亡,却依然自顾自地念经,有如陶渊明弃官归田的洒脱。
早年从事革命,晚年心灰意冷拜佛参禅的议员崔久峰, 明明知识渊博,学富五车,信息灵通,竟然遁迹空门。作为那个民不聊生时期典型的知识分子,虽满腹经纶却报国无门。他们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在实践中却碰了壁,无力改变中国混乱动荡的现实。他幻灭后有所觉醒,心灰意冷之下参禅拜佛念经,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实际上,崔久峰是全篇学识最高的人,也是半个预言家。他由一个血性汉子、理想主义者和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却蜕变为世外高人和虚无主义颓废者,而避世了,过起了寓公生活。剧中王利发与崔久峰这段谈话,寓意极深,引人深思,表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悲观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
国民劣根性摆在那儿,世事如局,做局者乃列强洋人、老美华尔街“共济会”,收割全球市场。奈何公心、公道、公益服务,各人自私我行我素,于是先觉者便放弃改造,任其自然,能走就走,走不了便混活,终究不干正事。
这是井底之困,牛困井底之局,是中国知识分子命运浮沉的典型代表,也是他们人生结局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