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考完了第一场语文。试卷总体难度不算太大。非常有趣的是语文考试每年常驻的题型“小语段阅读”中有一个改错字的题目。这个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悲创”,出了考场之后,许多同学才恍然大悟,原来要把“创”改成“怆”啊。他们的错因不是不会改,就是把创改成了其他的字。做这种题其实是有点儿小技巧的,很多同学知道需要改的是哪个字,不会改,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如果你会改并且有希望改对,首先在改正时,你要认真观察这个字的字音和字形,一般的改错别字不会改动字音和字形,当然除了需要改动整个词或有矛盾的一个字的句子语言搭配不当情况。直白点说,改动出来的字读音和原先的字一般都相同、近似,字形一般也就是换个偏旁,如果是上下结构,也就是改动一下部首。
好家伙,不得不说这个字没有写出来的同学真是亏大了。正确答案“悲怆”可是应了他们的景。我也是有惊无险地写出来了,毕竟错别字的“套路”还是要学一学的嘛。估计有很多同学惊呼,这是什么套路呢?
语文考试的政策是120分以上,可以免大部分作业,128分以上就可以免掉全部的作业。不得不说,阅读题看似简单实则都含有生意非常难理解。丁立梅老师的那篇短文我倒是阅读过,只不过题目,实在是超出了我涉及的范围。太过于高深,太难以理解。那篇文章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由作者母亲的一个噩梦展开描写。整个故事描述了作者的父亲去城内看望作者,本是担忧难过,后来看到了作者的文章在报纸和书刊上陆续发表。转忧为喜,兴奋不已的鼓励作者。最后作者在结尾引出全文的中心。作者问了父亲一个问题:“您还有理想吗?”作者的父亲是这样回答的:“当然有啊,我只希望能够和你妈好好的安度晚年。不让儿女操一点点心。”作者并没有在文末直接的抒发自己感动或者对父母的愧疚之情。而是用简简单单的一小句描写。
原谅我才疏学浅,不能准确的说出这是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还是神态描写。“父亲说这些话时语气平淡,一双操劳一生的手,安静的搁在刊载我文章的一叠报上,青筋突兀如老根盘结。”
当时考标题为什么是《父亲的理想时》我的答案中写到了: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后来也通过途径查到了标准答案。和我的答案差不多。怎么说呢?语文的套路确实有点儿深,考语文有时确实需要三分和七分运气,再加上十分实力构成20分。为什么把运气分成三分和七分两部分呢?前三分主要是在考场上写试题卷时的运气。这三分包含的内容有点多,但是仅仅占到三分。包括卷子的难易程度,题目的生僻程度,考试时的状态,以及复习效果的比重等等。看似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却仅仅只能占到三分。等于最重要的积分就是看哪种类型的老师改我们的卷子了。基础题部分没什么好说的大部分都是硬性的标准答案,遇到什么老师改了也都差不多一个分值。而阅读和作文部分就是相当重要的了。读题每个老师的判断标准不一样,他们所观察的部分也不一样。
假如你是一位喜欢偏向套路形式,不敢大胆发现的学生,你应该祈祷一下那些喜欢抓关键词和套路文章要点的老师。比如你是一位喜欢大胆创新并且每次都能戳中重点稳拿高分的学生。那你的得分概率倒是很大的,你就要祈祷自己遇到一个没有怪癖,正常并且欣赏新奇思路的老师了。
对于作文方面倒是没什么好讲的。我作文字写并不好,有时想要多丰富些内容,时间不够用,还得像飞一般的写字。还是要提醒大家,作文的卷面分相当重要啊。认为一个吃过了许许多多亏的过来人不得得提醒一下“年轻”的考生们。
有玩的套路也不过如此只要认真应对,沉着冷静再加上一些上天注定的运气必然能够得到一个好成绩啦。
祝我明天数学和政史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