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几天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儿,她为何惨遭“墨刑”之苦?
问题中的墨刑又名黥刑、黵刑,上古的五刑(墨、劓、刖、宫、大辟)之一。关于这种刑罚,估计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水浒传》 。宋江、武松等人皆面部刺字并被流放,被称为刺配。
《旧唐书·后妃传》 有上官婉儿遭受黥刑的记录:
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
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这样记载 :
“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
两部史书都没有说明上官婉儿为什么”忤旨当诛“,只是说武则天虽然很生气,但是因惜才,所以饶过了上官婉儿”黥其面而已。”
有结果没有原因,其中似乎有难言之隐。根据野史传说,这其中的原由不登大雅之堂。
一、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的身世非常悲惨,《旧唐书》记录了他们一家的悲惨遭遇: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
上官婉儿爷爷上官仪是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宰相, "上官体"就是以上官仪命名的诗体。
当年唐高宗因为忌惮武则天,总想找机会废掉她。于是叫来上官仪商议此事,并且安排他起草废后诏书。没想到武则天闻讯马上跑到唐高宗面前辩解。耳根软的唐高宗因怕武后怨怒,竟然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上官仪身上。
得罪了武则天的上官仪虽然贵为宰相,但依然无法自保。最终被武则天罗织罪名,与儿子上官庭芝一同被处死,家产抄没,上官庭芝的夫人郑氏已经怀有身孕,被没入掖庭充为官婢。
《旧唐书》中关于上官婉儿的出生也有一个故事:
初,婉儿在孕时,其母梦人遗己大秤,占者曰:"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既生女,闻者嗤其无效,及婉儿专秉内政,果如占者之言。
郑氏怀孕期间梦到巨人送给她一杆大秤,占梦人说你将要生下贵子执掌国政。没想到郑氏生下来的是个姑娘,于是这件事成了别人的笑谈。谁也没想到,上官婉儿后来真得如同占卜者所言,成了“巾帼宰相”。
上官婉儿从小聪明伶俐、好学知礼,渐渐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成为杀父之人的亲信女官,甚至掌管宫中制诰。后来唐中宗继位,上官婉儿还被册为昭容,爷爷上官仪也终于得以平反。
二、 她为何惨遭“墨刑”之苦?
新、旧唐书都说上官婉儿“忤旨当诛”,但是都语焉不详。 蔡东藩(1877年 -1945年 )《唐史演义》说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面首张昌宗有私情,因此引起了武则天震怒:
婉儿情窦初开,免不得被他引动,更兼昌宗姿容秀美,尤觉得慾火难熬,一日,与昌宗私相调谑,被武氏瞧着,竟拔取金刀,插入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唐史演义》
蔡东藩的历史小说比较忠于史实,他书中的故事多有出处,关于这一段来自于一本神秘的《控鹤监秘记》:
婉儿传中,只载婉儿忤旨,《控鹤监秘记》中详叙其事,惟语太秽亵,特节录之。《唐史演义》
武则天为了自己生理需求的方便,设立控鹤府,以张易之为控鹤府监,张昌宗为秘书监。《控鹤监秘记》是类似于《金瓶梅》一类的小说,写的是武则天宫闱中那些少儿不宜的秘事,所以蔡东藩说”惟语太秽亵,特节录之。“
关于上官婉儿这一段,《控鹤监秘记》原文写到:
婉儿心动......不觉手近昌宗,后大怒,取金刀插其髻曰:“汝敢近禁脔,罪当死。”六郎为之哀求始免,然额伤有痕,故于宫中常戴花钿也。
《控鹤监秘记》为唐人张垍所纂,张垍是宰相张说的次子,还是驸马爷(唐玄宗的女婿),这本书写得过于露骨,估计是后人托其名而编撰。
《控鹤监秘记》为野史小说,真假不知。武则天发觉上官婉儿的行为,震怒之中取刀伤其面目,并不是所谓的“墨刑”。但是新旧唐书只说上官婉儿“尝忤旨当诛”,因为“惜其才,止黥而不杀”,却不肯说明什么原因,自然让人狐疑。
三、上官婉儿之死
上官家族在唐朝是一个悲剧之家, 爷爷、父亲死于武则天之手,上官婉儿本人死于唐玄宗李隆基之手。
上官仪和上官婉儿都是初唐优秀的诗人,也是位高权重的政治人物。武则天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必然要除掉上官仪杀一儆百。可悲的是,唐隆之变时,李隆基也同样为自己父子的安危,必须除掉上官婉儿这个威胁。
在201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咸阳发现上官婉儿墓地,其墓志铭记载:
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先皇拨乱返正,除旧布新,救人疾苦,绍天明命。神龙元年,册为昭容。
上官婉儿13岁成为唐高宗才人,42岁册封为唐中宗昭容。 先后服侍父子二人,同时又有极高的政治影响力,这些都和武则天很相似 。
殷鉴在前, 年轻有为的李隆基当机立断斩草除根,赐死了上官婉儿,登基后除掉了太平公主。在扫除一切隐患之后,这位年轻的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盛世,成为一代英主。
结束语
上官婉儿在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里终于不免一死,祖孙三代的不幸遭遇令人唏嘘。
同时,上官婉儿还是一位高明的诗人。因为政治地位极高,她和爷爷上官仪在格律诗的定型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比沈佺期、宋之问等人起到的作用更大。格律诗进入科举考试也正是这一段时期。
每次说起上官婉儿的时候,老街觉得不必去猜测“黥其面”的秘闻,不如记住宋计有功 《唐诗纪事》中这个精彩的故事: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馀篇。帐殿前结采楼,命昭容(上官婉儿)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进,唯沈、宋二诗不下。
又移时,一纸飞坠,竞取而观,乃沈诗也。及闻其(上官婉儿)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衰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沈乃伏,不敢复争。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