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那是八月份,具体是八月几号已经不记得了。西安的酷暑闷热难当,人在空调房里,呆的浑身乏力,晚上也难见几丝凉风。和妹妹妹夫一商量,去登太白山吧,据说山顶很凉快。一向爱出去旅游的媳妇儿,欢呼雀跃,举手赞同。虽然只是一次小短途,也足见她的高兴劲儿。
先放出我的诗:
游太白不见老君嫦娥
秦地有天关,藏于太白巅。
长安西百里,曲曲十八弯。
山高天亦矮,浮云流指间。
未夜思明月,嫦娥近可牵。
举头问金星,可有对酌闲?
不闻老君语,只顾炼仙丹。
这首诗是我写的为数不多的几首里,我认为发挥想象力最好的一首了。大家先品品,我一会儿细说。
说走就走,打电话和妹妹约了时间,第2天一大早见。唯一担心的是,妹夫今天刚从加拿大回来,这不倒时差,身体能受得了吗。
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太白山海拔3700多米,素有六月飞雪之说, 一个是海拔高,一个是气温低,海拔高了容易高反,再加上气温低,这与西安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一冷一热,怕是要憋出病来。
我和媳妇儿都自信身体倍儿棒,妹妹经常打羽毛球,据说妹夫在加拿大一年来是经常游泳,体能也没问题,再加上我们各自准备了厚的衣服,并没有一个人担心登山会有什么身体不适。第二天一大早见了面,也不知倒过没倒过时差的妹夫,精神看起来还不错,妹妹更是神采奕奕,寒暄几句后,出发!
一辆车,车上4人,从西安出发,向西100多公里,进入了太白森林国家公园,一路上我这个司机毫无怨言,因为我不开车就会晕车。
8月份儿正是西安最热的时候,坐在车上,吹着空调不觉得,进景区停车场停了车,打开车门下车的那一刹那,就像钻进了桑拿房。四人都想着赶紧上山吧,山上凉快,要不把人热死了。麻利儿买了票坐上了上山的大巴。
大巴那叫一个疯狂老鼠啊,司机大哥技术忒好,急转弯从不减速,加上上山的路九曲回肠,我们一个曲回一次肠,肠子回的都要飞出去了。
虽然胃里翻江倒海,但是我确实被一路美丽的风景所吸引。绿色的屏障一叠一叠,转弯间突然露出蓝天白云,体会着眼前的一切,就像有一首歌在耳边无声的响起“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我不禁拿起手机,透过窗户,生怕错过哪一个美景。
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个弯,终于大巴车在景区门口的停车场停了下来。刚一下车就能体会到山里阵阵的凉意,冷风吹来,我们四个赶紧把外套都加了上。“山上还是冷啊,这才到景区门口就感觉气温比山下低了好多,不知道上了山咱们这衣服能扛住不?”媳妇儿担心的对我们三个说。他俩不知可否,我却不怎么担心,毕竟想着现在是八月天,山上冷,能冷到哪儿去?事后证明我这想法大错特错,就像我们夏天在最热的时候说,太热了,我宁愿冷死也不想这么热。相信我,到了真冷的时候,你会说宁愿热死,也不想这么冷。考验就在山上,对于已经微微晕车的我,好戏还在后面。
本着省点儿力气,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想法,坐上索道。看着在脚下弯弯延延的爬山公路,似乎刚才在车上,被摇的七荤八素的,感觉已经早已烟消云散。大家都贪婪的看左看右看上看下,作为司机加御用摄影师的我,忙着开始各种构图,按下手机拍照快门儿。
大约坐了10分钟左右的缆车,就到了正式要登山的地方。这里的气温又低了一些,“登起山来就好了,一会儿热起来了”妹妹话没说完,就走在了最前头。
登山的人不少,风景尤其不错,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有说有笑,慢慢的痛苦在每一个人身体里蔓延。最先有反应的是我,也不知道是因为我拍照体能消耗大一些,还是晕车的症状,没有完全消失就开始登山,总之开始登山没多久我就开始出冷汗,胸闷,心慌,特别是出了冷汗以后风一吹,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瞬间,大小便就要失禁一样。应该是高原反应开始了,每抬一步腿,没上一个台阶,都感觉是一件极困难的事情,每走几步就得停下来喘上半天的气儿,看似不远的距离,不高的高度,却让人感觉好远好高,好难。
问他们几个感觉怎么样,都说有类似的感觉,但是症状要轻一些,我特别问了妹夫,他嘴上说没事儿,但是明显感觉比我好不了多少,唉,昨天刚从加拿大回来,这时差没倒,也不知道晚上休息的怎么样?关键是我们真低估了气温的反差,坐大巴时的摇晃,高原反应,这几个连环招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事后,我专门查了太白山登山的一些游记,特别是一些驴友穿越太白的经历,才知道,每年太白山因为登山死一两个人的新闻都是有的。以前根本体会不到,登山怎么会死人这回事情,真正的自己处于那种环境当中,寒冷、头晕、无力,真的有停下来不想走,就这样睡过去的强烈冲动。也是事后,妹夫告诉我们,登山过程中,他在自己感到身体最困难的时候,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找一个手机有信号地方,打120救护车,然后就躺在那里,等着人来把他抬下去,因为实在是肺里没气儿、腿上没劲儿,上不去也下不来了。
妹妹和媳妇儿高原反应不是很严重,但也冷得够呛。就这样,我们几个坚持着,真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艰难前行。
就这样,我们4个也不说什么话,怕浪费氧气。我也更别说想着作诗了,大脑不敢做任何思考思考,怕消耗能量。传说中的天圆地方、大爷海、二爷海,到底在哪儿?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我们过了天圆地方,来到了大爷海脚下,应该是下午五点钟的样子,从下缆车到现在过了六个小时。这一路的感受,我真的感觉是我有痛苦记忆以来,身体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了。大爷海脚下有几间板房,就是屋顶用铁皮盖着的那种,四个人没有谈登山前的计划,那一刻大家一致的想法是,住一晚上再下山,因为没有力气下山了。
买了很贵的方便面,订了很贵的四人间。因为身上只有方便面,不吃的话不知道能不能扛一晚上。四人间很贵,如果不是考察二十人大通铺时,一进门就闻到狐臭味儿的话,也许我们不会选四人间。
吃了方便面,在房间里边休息了一会儿,4个人的精神明显好转,开始讨论明天一早看日出的事情,只有妹夫兴致不高,他一定在想今天终于可以不用打120救护车了。
夜晚极其寒冷,劣质的棉被更是加剧了这种体验。山顶一夜风声呼啸,我时刻担心着会不会将铁皮做成的房顶给刮跑了。大约到凌晨4:30的样子,我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房顶还在,少了一次躺着数星星的机会。
不要想着星星了,赶紧出去看日出吧,裹着被子我第1个冲出了板房。
外面已经有好多人了,东方只是微微的一条线状的红色,看日出还没有,我急忙返回房子里,一是取暖,二是叫他们三个。媳妇儿是继我之后第一个起来的,妹妹妹夫还在那里磨叽。我怕错过日出,也顾不得取暖了,第二次冲出了板房,媳妇紧跟了出来。
出来没多久,随着天边越来越红,一轮红日,在大家的因冷风而瑟瑟发抖中,终于慢慢地露出来。妹妹和妹夫也出来了,我们几个都有点儿小激动,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次是不经历高反,怎能见日出。
原谅我已经写了2658个字了,还没有讲这首诗是怎么创作的,因为登山的过程中实在是过于痛苦,只体会着这一艰难对身体和心灵的极度考验,一点儿没有诗情画意的感觉,直到看到日出的美丽画卷,才想起来,我是个诗人,是一个扛过高原反应的诗人,想完这些,我找了一个山石后边,撒了泡尿。
好了,说说这首诗吧。诗是在当天晚上写完的,中午回来后一直睡到晚上,然后晚上到晚上正式睡觉前,这段时间潜词造的句。妹夫说这首诗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我觉得形容的还是蛮贴切的,登山很痛苦,但是在这首诗里边儿看到的只有闲情雅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
“在三秦大地上,有一个与天连接的地方,藏在太白山颠。
它在长安以西百里处,攀登要过十八弯。
山是那么高,天也显得矮,浮云仙气缠绕指尖。
晚上还没有到来,我就思念那一轮明月,为什么呢?因为山太高了,月亮出来后一定离我很近,我好去约会嫦娥。
牵着嫦娥的手,我大声问太上老君,有没有时间过来一起喝一杯?没听见太上老君回答我,唉!这老头子不会享受,只顾着练他的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