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围城》

第一次读《围城》还是大学的时候,后来渐渐忘了故事情节,只记得对男主人公方鸿渐的一句描述:兴趣颇广,心得全无。常常戏谑,用来形容自己。

再读《围城》,当然也并没有悟出什么人生道理,即使也像很多人读书那样,在一些自认或公认的至理名言处勾画一些痕迹。

比如小说中所写到的: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还有小说结尾处的那一句: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再比如很契合当代人先旅行再结婚观念的论说: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这些话总不免让人唏嘘感叹,觉得很有道理的,但是我再次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更多地关注了他的语言,他对人物心理、神态的描写真是十分精彩,我这种多与语文打交道的人应该多学一学。

特别摘录如下: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比喻很形象)

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写鱼的不新鲜)

他全无志气,跟上甲板,看她们有说有笑,不容许自己插口,把话压扁了都挤不进去。(原来话可以被压扁)

方鸿渐把这种巧妙的词句和精密的计算来抚慰自己,可是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得厉害。(我们常常有这种情绪,却无法描述。)

他默默吩咐两颊道:“不要烧盘,脸红不得!”(幽默)

对家乡好像荷叶上泻过的水,留不下一点痕迹。(细致观察过生活)

他说“very well ”一字,声音活像小洋狗在咕噜—“vurry wul”。(可乐)

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睡眠不好的苦恼具像化)

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半斤猪油。(桌面的脏可想而知)

李先生在账房的柜台上看见昨天的报,第一道消息就是长沙烧成白地,吓得声音都遗失了,一分钟后才找回来,说得出话。(简直震惊得说不出话,我这种表达就太平常了,但作者这样描写,确实震惊)

孙小姐省悟多说了半句话,涨红脸,那句话也遭了腰斩。(话也可以被腰斩)

还有很多很多幽默的,富有哲思的,具有画面感的,让人醍醐灌顶的等等语言,不再一一记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初读围城,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了,小时候读《围城》,囫囵吞枣得...
    魏婉阅读 5,170评论 0 3
  • 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说的对,书是要重读的,尤其是好书。而《围城》是毋容置疑的好书。 第一次读《围城》,听说它是...
    雪木兰阅读 5,547评论 4 7
  • 围城是钱钟书的一部鸿篇大作,他不愧是一位善用语言的大师,这本小说写尽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作者用幽默而辛辣...
    水痕竹影阅读 3,892评论 0 0
  • 文~林柯榕树下~原创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也是不同的,对于读书这个神圣的事情更是如此。上学时读过的《围城》似...
    林柯榕树下阅读 7,949评论 37 76
  • 钱钟书的《围城》;正如杨绛所评的那样:“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
    冬雪儿阅读 77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