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第五章 魏晋—《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蒋勋

魏晋——“屯垦”制度下的人民生活记录

汉朝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一个分裂的时代,就是三国,北有曹操曹丕建立的魏国,四川有刘备的蜀国,南方是孙权的吴国。

三国的时间并不长,大约50年,司马炎又统一了中国,改国号为“晋”。

一、壁画(砖壁画)

1、嘉峪关古墓壁画

——甘肃嘉峪关在汉代通往西方的丝路上。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在这一带实施“屯垦”制度。

——“屯垦”:军队驻扎,防卫边疆以及畜牧耕田。

——“砖壁画”:一块砖一个单元描绘一件事情。

2、大壁画——“屯垦”和“营垒

——作品赏析:1972年甘肃嘉峪关戈壁滩出土的屯垦图砖画以及营垒图砖画。

3、小壁画——“牧马,牧牛,采桑,牛耕,扬场,烫鸡,吃锤杀牛。

作品赏析

——牛耕图:持犁男子右手中的绳子,是下笔快速的两三笔线条画出来的,熟练而且流动性极强,这恰好是中国书法线条的特色。

——采桑:画法非常自然,女子的发型和短衫,据说是当时边疆少数民主的服装。

——色彩:朱红色的颜料多次出现,似乎是要表现衣服上的色彩;色彩笔触自由活泼,并不是仔细的涂抹。所以色彩和线条之间,若即若离,特别有儿童画的朴拙趣味。

二、小结

1. 把生活中各种细节一一描绘出现,这是汉代绘画的特色,到了魏晋,虽然是在边疆地区的甘肃,这种特色也依然继续。

2. 甘肃嘉峪关的壁画,不但是非常珍贵的绘画资料,也是研究魏晋时期普通百姓生活的可贵图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