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点关于孩子读书的事情。女儿从五岁开始画自己创作的故事,很多人问我孩子怎么那么厉害,我觉得应该是因为读书的缘故吧,于是就会有人让我推荐书给孩子读,我是真的没有可推荐的,在我看来,市场上的绝大部分少儿书都是正能量的,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可读的。 虽然不能具体推荐读书书目,但是我也确实有一些关于孩子读书建议。
我的建议可能有局限性,只要有一两句话能让大家觉得说的有道理并且受用就够了!以下这些观点也仅限于小小孩,孩子大了之后,读书时间有限,文字多了内容又耗时,书的选择就更重要了,以后再进行总结。
第一,浅。
首先在书的内容方面,一定要浅,孩子读书一定要低于等于自己的年龄,我觉得这一点是导致很多中国的小孩不爱读书的主要原因。
小孩子阅读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他学到多少知识,而是给他培养阅读的兴趣,只要兴趣有了爱读书了以后想要多少知识都能得到。大家仔细想想,如果一个五岁的小孩家长会给他买适合四岁孩子读的书吗?一定不会,买五岁读的都很少,多数都会买适合六岁的,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聪明,应该可以看更难一点的书,另一方面觉得这本书明年六岁了还能再看啊,殊不知晚上回家孩子就把这本书读了,而且读过之后的后果非常严重。因为小孩子的耐性很小,只要看了一点难于自己水平的书就会产生排斥的现象,不想看了,而且几次以后见到任何书都没有兴趣了。
其实阅读就是应该没有功利心,反而能收获很多,最应该注意的就是一定让他很轻易的就看懂,让孩子认为书是特别简单的东西。女儿八岁的时候,儿童文学已经能正常阅读,可是我还会大量的给她看绘本故事,所以无论她什么时候到了书店都会两眼放光,嗜书如命。
第二,多。
关于读书的量上,一定要足够的多。很多宝贝很可怜,几本书从小读到大。记得女儿幼儿园时候老师让拍家里的书架,有的小朋友满书架的玩具,只有寥寥几本书,我认为玩玩具要专一,图书才要博览。
尽管同一本书反复的读,每一遍都会有新的体验,但是毕竟一本书能够涉猎的内容是有限的,只有读的多了,才能读到更多的内容,读到不同的内容。很多人觉得女儿绘画小屋的故事内容逻辑性很强,不像这么小的孩子该有的,其实很简单,每本书都有开头、情节、结尾,只要读得多,自然就知道哪该干什么了,有的时候还会觉得这个结尾都不让人意外。所以家里一定不要闹书荒,永远要有没读过的书在手边。
第三,有趣。
还是为了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相信每家的书架上都有《十万个为什么》,《儿童百科全书》类似的,科普的知识性强的,好像看了这种书孩子就什么都懂了,我家也有一堆,但是基本上没看过,我都不乐意看。当然也有男孩喜欢科普书,这个拿起书看几分钟就能知道孩子是否愿意阅读,喜欢看自然要给他看,女孩大多不喜欢科普。
云彩为什么是白色的?女儿说我画的云彩是蓝色的。孩子小的时候我只会给孩子看故事性强的,短且好玩,让她觉得书是那么好玩的东西,读起来又不会没完没了。一本书孩子连续读两次都没读下去,就赶紧从她眼皮底下撤下来吧别舍不得,否则以后孩子什么都不爱读了就得不偿失了。
第四,思考。
很多孩子书读完了就完了,以后再提起来都忘记曾经读过,即使记得也不会用,大一点了作文还是不会写,这是为什么?因为没思考。这也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看了闲书没用,只有看正经书才有用,其实不会思考看任何书都没用,会思考之后看什么书都能用得上。
但是思考不是小孩子自己能做到的,需要家长引导。我一直以来用的方法就是问问题,读完故事就开始根据内容问各种我能想出来的问题,最小的时候回答问题会特别茫然,不知道,不记得了,记串了,答不出来不要紧,让他习惯我是要问问题的,这样再读书的时候就会认真思考,努力记住内容,慢慢开始能简单回答,再后来还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读完故事马上就能找出中心思想,这个时候就不用再问了,因为孩子自己已经会思考了,需要用的时候随时就可以从脑袋里调出来用。
第五,固定时间。
很多人都说我也想让孩子读书,可是就是没时间,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幼儿园的时候吃饭、睡觉、玩;上学之后,课外班、写作业、听英语、练琴……哪有空?就是永远都没有空,我们也是各种没空,为什么?因为我们认为读书没有练琴重要,没有英语重要,没有写作业重要,当然写作业就是更重要。
所以必须要像写作业一样有个固定的时间,饭前半小时阅读,吃饭吃得香;饭后半小时阅读,食物消化得好;睡前半小时,带着奇妙的故事睡觉,做梦会很甜。你发现只要把读书时间固定了,一段时间下来读过的书都会摞得老高。我们选择的是睡觉前,开始洗脚就开始看,上床再看一会,然后去睡美美的一觉。
第六,接受新的图书形式。
我们这一代读书的形式比较单一,基本就是图配文,图尽量画得漂亮,文字的数量决定适合孩子的年龄,更有家长觉得配字数量决定书的价值,非要买字多的书,其实现在图书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些大人觉得不怎么样,实际上对孩子更有好处,例如这种无字书。
大人看起来乱七八糟,眼睛和脑子好像都跟不上,因为我们对读书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但是孩子读起来却非常神奇,一页内容能看上半个小时,他们可以把里面乱乱的内容归纳、整理、连接、排序,厉害点的娃还能够把内容输出,而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无论是眼睛还是头脑都在不停的转转转,这比直接输入内容不知要好上多少倍。还有立体书,点读书,益智书,多多尝试图书种类,对孩子都非常有好处。
第七,不要过早识字。
孩子早期都是以读图为主要阅读方式,很多几个月的孩子拿着书认真看的时候家长会觉得样子很好笑,其实他就是在读书,他在读色彩,读结构,读大小,读一切他不知道的东西。
孩子在一到五六岁都是处于读图阶段,一边看图一边去猜想内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想象力的培养,这个时候的孩子不用非要弄清楚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只要不停的思考不停的想象,想的内容没有对和错,没有符不符合事实,没有好还是不好,只有想得够不够多,想得内容够不够丰富,想得够不够天马行空。
记得女儿还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回老家住了一段时间,姥姥是个老师,见天用卡片教娃识字,等我去接她的时候发现认了几百个字,拿起书来就开始抠着字开始读,根本不看图,吓得我啊弄了好多无字书来矫正,好久才又恢复。
其实经常读书的孩子图文对应能力非常强,即使不去刻意教他识字,快上学了也基本上能正常阅读绘本故事了,真的不用着急。也有的孩子幼儿园就能大篇大篇的读书,非常厉害,我倒不是很赞同这样!
第八,以身作则。
比起读书,我更爱看电视,但是我家电视从来都不打开,如果班级小朋友都在普及哪个动画片或者电视节目,我会在手机上下载部分内容让孩子知道那是什么,不至于跟伙伴们聊不到一起去。所以虽然女儿看起来是个特别明白的小孩,但是她非常天真烂漫,绝对不早熟,我觉得这是读书和看电视最大的区别。小时候我会陪她亲子阅读,然后提问、分析、探讨(咋说的这么专业);现在就是你看你的我看我的,然后分享,再分析、探讨,如果我手机不离手,那么就会遭到点名批评。哎!好想看手机看电影刷电视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