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原文直解
一友静坐有见,驰问先生。
答曰:“吾昔居滁时,见诸生多务知解口耳异同,无益于得,姑教之静坐。一时窥见光景,颇收近效;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故迩来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随你去静处体悟也好,随你去事上磨练也好,良知本体原是无动无静的。此便是学问头脑。我这个话头,自滁州到今,亦较过几番,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直解】一位友人静坐有所领悟,来请教先生。
先生回答说:“我昔日在滁州时,看到学者们只是注重知识见解、争辩异同,对于学问没有益处,我就姑且教他们静坐。一段时间后能体会到心体,很有成效,但是久而久之,有人就有了喜静厌动、流入枯槁的毛病。或者务求那些玄妙的感觉,对别人炫耀。所以,近来我只说‘致良知’。良知明白了,不论是你是静处体悟还是事上磨练,都没问题,良知本体是无动无静的。这便是学问的宗旨所在。我这个话头,从滁州到今天,也是经过多番思考,只有‘致良知’三个字没有问题。就像好的医生一样,必须久经磨练,才能察明病理。”
笔记
良知本体无动物静,致良知的功夫也不分动静,要随时随地用功。
静坐是体悟心体的一种手段,但不可沉迷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