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做到的就不用专门出书反复宣讲。
一、曾国藩讲做人要克服的一是懒,二是傲。怎么克服懒,就是第一项把标准定了。意义谁都明白,为什么成年人做不到,只是因为没有解决责任心,不知道应该做的事情是不习惯或本能不愿意做的事情;为什么很难坚持,遇到困难会放弃,只是因为没有体会过努力之后苦尽甘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喜悦,暂时不能感知人生就是体验各种障碍。
二、为什么要谦虚,是没有反思到自己的傲所带来的伤害,将一切根源归究于外因;
三、天天反思,人与人的差别在于思维,反思也是思维的5s;需要工具与方法,每天唃经一样。
四、活着,就要感谢。要相信信仰的力量,没有这点连钟点工也做不出温度。有敬畏、珍惜之心,才能产生吸引力,水到渠成的收获都是别人给的,凭什么。谁都不会对不懂珍惜的人慷慨,财富是有灵性的;
五、利他,积小善。这符合自然界共生的规律,不需要雷锋一样损己利人。承认接受个体名与利的追求,欲望是好事,只是出发点与选择道路易出现偏差。生态链中其他人都很聪明,只有合作利他才能共生,靠个体是没有生存质量的。
六、不要有感性烦恼。断舍离最先放弃的就是个人情绪,影响沟通、影响借力、影响对危与机的判断,往往把自己好好的机会变成悬崖,好牌打乱我们我个人都犯过错。
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而且锲而不舍,持续不断,精益求精。有闲工夫发牢骚,不如前进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②谦虚戒骄。“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话,意思是谦虚之心唤来幸福,还能净化灵魂; ③天天反省。每天检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没有卑怯的举止,自我反省,有错即改; ④活着就要感谢。活着就已经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报; ⑤积善行、思利他。“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行善利他,言行之间留意关爱别人。行善积德有好报; ⑥不要有感性的烦恼。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