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不住,才是常态
最近做职场笔记分享时有朋友问到,怎样做笔记才能让读过的书转化为价值,而不是读过就忘了。这个问题让我回想到自己2年前的读书状态:
刚刚读完的书,感觉已经要忘记书里讲的什么了。
读过印象深刻的书,过了一周可能就想不起来了,这和没读有什么区别?
读了那么多书,可感觉好像从来没有派上过用场。
对比现在的读书方式,我才更加地意识到,“读书笔记”这种老土方式的巨大作用。
读过的书,要记住,真的很难啊!我们连自己3天前一天吃的食物都想不起来,又怎么能期待自己将读过的书竟然记忆深刻呢?
人的记忆力那么有限,记不住才是常态啊。所以,我们才更需要掌握一个让你可以随时提取信息的核心技能:做笔记。
2,读书笔记做什么?怎么做?
每次说到记笔记,就显得十分不洋气。但事实呢,还这是如此。
厉害的人不仅记好了读书笔记,还通过自己的笔记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打造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累积出属于个人的一套一套的武功秘籍。
那么,问题来了。可以把读过的书转化为价值的笔记都做什么,怎么做?
步骤其实也不复杂:书要至少读两遍。第一遍理解,划记号。第二遍做笔记。
而一份有价值的笔记应该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梳理书中的逻辑脉络
带走书中的亮点
记录自己的心得
寻思关联
大部分人做读书笔记只做了摘要概括,或者说一些句子。但事实上,只有做到全部四点,才能将一本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当然,如果你这么做了,尤其是持续这么做的,你会根本停不下来。因为人都是价值衡量的动物,当你能直接感受到这样做的价值时,你就会本能地这样去做。
2.1 书要至少读两遍
为什么说书要至少读两遍,这是因为当你在第一次读一本书时,你是在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一遍读一遍去理顺作者的逻辑,搞清楚作者的论点和论证过程。
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随手划出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但很难做出足够有完整价值的笔记。所以,做笔记不要着急,大可放在阅读和理解之后。
当然,这也需要你不要偷懒,读书的过程中不要偷懒不去理解和梳理逻辑,读书之后也不要偷懒不做任何记录。
2.2 记录什么内容?
在我们好好地读完一本书之后,就该抽出一个完整的片段时间好好地做这几件事情:
梳理书中的逻辑脉络:绘制全书的思维导图
带走书中的亮点:摘录书中的段落、篇章
记录自己的心得:有什么想法、打算做什么后续行为
寻思关联: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书或者文章的关联
前两个部分 -- 思维导图和亮点的记录,就是将我们阅读的内容以逻辑框架和细节的方式分别呈现出来。这样当你回顾时,才能十分清楚,读过的一本书,究竟说了什么问题,怎么说的。
事实上,一次次思维导图的构建也是对一本书里逻辑框架的重建。在碎片化浅阅读的时代,一本书里包含的内容,呈现的系统是比十分钟不到轻松读完的文章要丰富得多的。
只有当我们真正去关注到了一本书的价值所在,我们才能更有意识地去捕捉它。
而书中的段落,篇章,甚至是句子,只要是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亮点,我们也都应该记录下来。因为或许正是某一句话,印嵌到生活的某个细节,就改变了你的行为,你的生活。或者让你在困境时豁然开朗。
后两个部分 -- 记录自己的心得和寻思这本书与以前读过内容的关联,则是在费力将这本书的内容添加到自己的长期记忆里去。
人的记忆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记忆,一种是长期记忆。牛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牛人通过刻意训练累积的丰厚的长期记忆。然后在平时学习或者工作时,迅速地用自己的短期记忆调动长期记忆中的知识储备,快速地运作起来。
长期记忆的打造原本也需要通过不断地相互关联和反复地逻辑梳理。而这本来也就是创建个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所以,想要让读过的书创造价值,我们一定要记下书里的内容,也写下这本书对我们的影响,和我们过去知识的关联。
3 让笔记和你的人生发生关系?
笔记不是做完就结束了,而是要拿出来用的。如果你只是将做好的笔记束之高阁,不再回顾,不尝试实践,即使有了以上四点,你很有可能依旧感受不到读书或者笔记的价值。
因为人的记忆是很短暂的,记不住才是常态。
不回顾,即使是精心记录的笔记,也没能真正和你的生活发生关系。 所以,每一份精心制作的读书笔记,你都该这样去做:
将笔记储存在固定位置(文件夹或者印象笔记 )
打印一份放在随处可见的范围内
时常翻阅,找机会实践直至内化
将笔记储存是一个仪式化的动作,也是将我们的笔记整合到一起的关键步骤。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回想起来你未必这么做了。而你感受不到记笔记的价值,也很有可能因为你的笔记总是这里几张,那里几张,一年下来你或许根本找不到一份完整的笔记。这样你又怎么能感受到笔记的价值呢?
另外,当我们将笔记储存好之后,还需要打印一份,放在我们随处可见的地方,随时翻看。
当我们第一次读到一些知识或者看法时,我们只是产生了印象。还远远达不到发生改变的程度。这也是为什么无论你看了多少时间管理的书,只要你没能将书里的内容用于生活改进效率,你所读的书几乎都是无效的。
所以,要让改变发生,我们首先需要让这些有价值的笔记随时可触碰。完成笔记之后反复查看,加深印象并积极地寻找机会付诸实践。
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对信息再印证再筛选再剔除的过程。无论我们笔记记录了多少,最终也只有那些被我们的实践所印证的内容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本事。
读到这里,我们是否能够理解当初读书的方式为什么总感觉不到读书的价值了呢?
对了,今天的文章依旧受启发于这本值得反复读的好书《万万没想到》。有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