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未赏尽,心中有相思

中秋节早已过去,今早出门等巴士时,抬头一看,月亮已缺了大半个角。忽然想到心里有些话,早两天,或者早两年便想写出来,再不写又不应景了。

在香港,月饼礼盒的贸易量应当堪称惊人。除去被炒得火热的流心月饼之外,人们也相争领取各家的双黄莲蓉和冰皮月饼。一年一次的买卖,总得狠狠捞一笔。当卖方市场的地位远远高于买方市场时,卖家“串”得要命。以前听室友提起过去某班买冰皮月饼,举手投足之间尽显高傲之气。我想大概作为香港人的优越感就足够撑起一半的底气了吧。

月饼礼盒多,除了拿去送人外,也养成了时不时饭后甜点的习惯。月饼最是甜腻,却是正合我意。节前是期盼,节后是回味。过节,仪式感总是要有的。在中国,要说仪式,有什么重要过吃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说到月饼,我心中其实有点五仁情结。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中秋吃的基本是五仁月饼——当然五仁是极少的,馅的主角是所谓的“青丝玫瑰”。那时候吃到馅里的花生瓜子什么的,都觉得很开心。这使我不但没有讨厌五仁月饼,反而长大后也为能够吃到没有被青红丝“污染”的五仁月饼感到开心不已,倒成为了小伙伴中的“异类”。因此每次看到对五仁月饼的口诛笔伐,我都控制不住自己力站五仁才舒坦。

除了五仁,我另外特别怀念的是苏式的酥皮月饼。香港基本买不到,也说明了得不到的才越发珍惜。大学时有次国庆放假没有回家,期间说走就走地去了上海找老同学一聚。在城隍庙的街头,买了刚出炉的鲜肉月饼,咬一口后呼出的热气蒸得人想流眼泪。我有位研究生的同学是南京人,去年也忍不住特意网上买了苏式月饼,得知我也想吃后给我留了好几块。回家用平底锅一热,香气立马就出来了,跟六七年前城隍庙街头的香味一样一样的。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秋年年都很少在家过。前两天得知乡下的事情,回想起自己都挺久没回家了,更无论去探外公外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又一年,相隔千里,共赏一轮月,平添几分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