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实在不舒服,就休假自己摸去星爸爸窝着了,想了很多事情,也给自己画了圈圈定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今晚回来本来想重新写一下《成为一名学习促进者》这篇的,但是确实时间来不及,大脑也因为吃了药有点累。
所以就想,是不是可以把RIA拆书这个事情,做一个实例运用,正好回顾一下之前辉哥分享的快速阅读这个知识点上。想到就做,开始整理输出,Read的部分,可以从辉哥奇谭的知识星球里面找到。
(「“辉哥奇谭”读者群」是我很喜欢的公众号辉哥奇谭作者开的一个读者群,日常分享他追求财务自由和精神自由的个人成长系统,点击这里加入有优惠)
回顾RIA
主要包含了三个步骤:
- (Rapid Reading)快速阅读
- (Interpretation)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用自己的话复述知识点
- (Appropriation)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论述信息,然后整理出打算如何应用、希望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同时,对读到的信息,要思考「前因后果,适用边界」,而不是一味的信任或膜拜接受到的信息。另外,整理好后要以各种形式输出,协作、演讲等等。最后,要能从点到面,形成、补充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
Interpretation 知识点复述
首先辉哥的阅读系统,只适用于以实用为目的的阅读行为,其实跟RIA拆书法不谋而合,阅读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解决现实的问题等等。
关于阅读,辉哥有两个框架维度,一个结构上来说包含了阅读目的(Why)、阅读内容(What)和阅读方法(How),其次从层次上来说有三个层次(Be、Do、Have),并综合了这两个框架维度,来解释说明自己的阅读系统。
为什么读书Why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学习,有三个层次。
有一句话说的好,==You are what you read.==,阅读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气质,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认知思维,我们就要去阅读相关的书籍,以获取相应的观念。
阅读也是为了更好的行动,行动源于认知里各种各样的思维模型,不同的认知、不同的思维模型决定了你的人生边界。2008年认为上海房产太贵、必跌无疑的那个人,很可能就选择了租房,如果那时候选择了买房甚至投资房产,那么他的人生边界可能到今天就完全是两码事。
阅读更是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穷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很多问题可以导致贫穷,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比如毫无目标的瞎忙,穷也导致了自己的社会身价低廉,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阅读学习的核心目标、实用目标还是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管是财务自由,还是自己的梦想。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阅读了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就拥有了差不多0.1%的查理·芒格气质,你的认知里就知道了「多元思维模型」这个观念,知道拥有多种学科思维模型的观念,那么当你的孩子要分文理科的时候,你就知道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很多科目的底层思维结构是相同的,是交叉的。
当你生活事业中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开始用多种思维模型来进行分析思考,是5W2H,还是PACD,还是4P?还是5W2H+4P?比如辉哥的这个阅读系统,其实就用到了2W1H对不对。这样你的行为就有所不一样,你得到的结果(比如你输出的PPT)也一定是不一样的。
读什么What
既然读书是为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是你非常佩服的,你渴望拥有他的成就、气质的,那么这样的人写出来的著作才值得你学习和吸收对么?比如我希望自己财务自由、投资成功,那么我就应该多读《穷查理宝典》,我希望成为一个改变世界、有创意的人,那么读一读《乔布斯传》准没错。
既然我的行为来自我认知中的思维模型,那么我就应该多阅读能够帮助我构建思维模型的书籍,这样也才能培养我自己多元思维思考的习惯。这样的书有哪些呢?比如《系统思考》、《金字塔原则》、《智能商业》等等。这种书籍的作者,一定是要经验丰富的,只有足够的经历才有可能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思维模型。
每个人一定有很多切实的问题需要解决,要从书本中得到解决方案,就要多阅读能解决具体问题、能提升身价的书籍,比如我前几天阅读的《向上管理:如何做好工作汇报》,这种职场里面的人一定都要阅读的有针对性的书籍。
怎么读How
这一部分非常有趣,有一种不谋而合的感觉,真的是大道想通。
辉哥的阅读方法包含了三个部分,快速阅读、实践闭环和知识迁移。
1. 快速阅读
这部分拆书方法里面没有提到,主要有三部分
- 与书之间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朋友,而不是膜拜
- 快速翻阅,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阅读,只看自己关心的部分
- 不断的阅读,多次阅读,每次读到新的东西
无论什么书,都要快速阅读,精读不是慢读,精读是多次阅读
快速阅读的好处很多,单位时间内能获得大量的阅读,收获很大,很多信息可以多次被提及,能够给人快速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好处,这一点非常关键。
2. 实践闭环
这块有点类似RIA中的A2,主要是
- 不断运用学习到的知识模型
- 快速的在实践中检验,行动起来
- 讲原理和模型与自己生活、经验关联起来(好耳熟)
3. 知识迁移
这块就比较猛了,知识迁移,需要我们理解很多很多的模型,并寻找各个模型之间的关联和相似之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升级自己的认知模型。这一部分要求很高,基本上有点类似穷查理宝典里面的「多元思维模型」的观念了。
其实最终就是要做到两点,首先是内化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模型;然后是外化知识,不断的阐述、解读演绎和传播知识。
Appropriation知识的应用
这个阅读系统应该说是非常成体系的总结了阅读这件事情,而且最厉害的地方在于清晰、简单易懂,可操作性非常强。最让我醍醐灌顶的是,快速阅读,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快速阅读。
以前看了阅读方法的书,大部分都在说要有层次的读,但是第一次让我有感受的还是在辉哥这里,可能真的是缘分到了。还有就是,我自己一直就是很怕读太快,很怕没办法把知识点记住,怕自己看不懂,反而导致阅读的速度非常慢。
我已经开始实践快速阅读了,目标是今年能读完100本书籍,平均下来一周读两本就够了。自己试验了一下,读了五本书有了(1本没读懂,3本写了读后总结),每一本最多其实2个小时左右看完。具体的方法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目前我在实践的有:
- 每次读的时间,最好是一整片的,比如有25分钟这样
- 可以快速的翻看,翻看之前最好先看目录,找到自己想看的那个章节,快速的翻看
- 用微信读书,好处是很多关键的地方,已经有人画线了
- 读的时候,先看黑体字,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没兴趣就直接翻过去
- 不用担心自己记不住,不管你怎么看也不可能全部背诵下来的
- 不用的担心没理解透彻,我现在告诉自己的就是,我会做总结的,到时候肯定会再看一遍的
- 觉得好的,一定要总结输出,也算是传播,那么总结的时候,其实一定会再看第二遍的
接下来我其实还要尝试带着目的去看,尝试看一下相对没有那么好懂的书籍,还有就是阅读的时间可能得多腾一点出来。快速阅读其实是第一步,就目前我自己的水平,也就是这个部分我能够够得着,要马上实践提升,所以基本上也是最关注这部分。
-EOF 2019.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