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人生 魅力女性”的<一封家书>主题来了,我却对这种文字形式毫无头绪,涌入脑海中的第一个念头便是中央一套播出的《见字如面》和《朗读者》。
这两个栏目中都以朗读经典书信的形式而引发全国观众如潮的好评。《见字如面》是借鉴英国《Letters Live》节目改造而成的中文版,一个讲台,一支话筒、一封信和一段饱含深情的声音,与动情的背景画面交融在一起,林则徐、林徽因、黄永玉、曹禺、陈寅恪、李小龙、刘慈欣等名人的家书被影视明星们那些经过专业训练的舞台剧声音演绎出来之后,书信便成了剧情,感人至深而又饱含底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便跃然而出。
而《朗读者》的播出,再次刷新了央视一套的收视率,赞赏蜂拥,掌声爆棚!即使与《见字如面》节目相类似,而这一款同是以“朗读”为主线的节目,绝对没有枉费制片人兼主持人董卿耗费一年多的心血策划,每一集都把精心、精致、精华、精品、精良……等种种精彩展现到了极致。
仅仅是一段段舞台朗诵,它有李云迪的伴奏和胡德夫的弹唱;即使是背景的清婉,也与舞台的前景融合的完美无瑕……而这些华丽要陪衬的,却是人间却淳朴的情感: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弟子们分别用多国语言诵读着《莎士比亚》,那是学子们吟唱着“片言之赐,皆事师也”的谢师颂歌;柳传志在儿子柳林的婚礼上亲自读出的新婚致辞,是父亲对儿子的殷殷祝福;拥有一座鲜花山谷的殷洁夫妇读着《朱生豪宋清如情诗》,是把爱的诗篇谱成“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般的爱情咏叹调;麦家与儿子的心灵沟通跨越了18年,一纸笔墨又哪能写的完十几年的恩丝怨缕呢?李亚鹏要告诉女儿的未来是:上帝给了你这伤痕,我要让这伤痕成为你的荣耀!徐静蕾对奶奶的思念绵绵不绝,读着史铁生写的《奶奶的星星》泣不成声,因为在她的心里:“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一颗星星,那星星是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更有为希望小学贡献了一生的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先生,燃尽了自己,捐献了一切,他常说的话是:“我们也没多大的本事,不做锦上添花,就做一点雪中送炭的事吧……”
朗读者来自社会各界,能在这个华丽的舞台上被阅读的书信人生有时也充满着离别、伤感、痛苦和艰难,而在那些被岁月解读出的情怀里,书信体这样具有“流芳传世”的载体,一次又一次成为火爆现场的触点,那些书信给我呈现出的画面是:当唐诗的星空暗淡下去,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宋词的光辉,无论是百年前的大师时代,还是现世的平常生活,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温婉豪放和抑扬顿挫,不经然就读成了典范,悄然的,就为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安静和改变。
写书信的当事人,都不是为了发表,因而敞露私密,却因此使每一封书信都像是在打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和一颗颗自然生动的灵魂。《见字如面》节目的第一期,影星林更新读的是两封写于公元前223年(即秦始皇二十四年)两片木简的正反两面、至今保存基本完好、字迹尚清晰可辨的家书。这是1975年从湖北云梦睡虎地4号墓出土的两件来自2249年前的秦国士兵的家书,算得上是中国最早的抵得上万金的战地家书了。木牍上是秦军士兵“黑夫”和“惊”两兄弟写给他们的兄长“衷”的墨书,让我们想象着,在古战营里,黑夫和惊用毛笔蘸着墨汁在木简上写道:“黑夫、惊,敢拜文衷。”一夜征人尽望乡,信件是唠叨琐碎的,对比着布匹价格,让母亲缝制夏衣或寄二丈五尺的布匹做衣服、寄钱还债、问候家人、嘱托妻子,以及攻反城久,伤未可智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母力毋恙也。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顷接大示,如见故人,曾奉尺牍,意其已抵,近屡奉笺,至以为思,转寄文墨,不胜悬念……
都化身,见字如面……急,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