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春秋
等夏天,等秋天,等下个季节,要等到月亮变全你才会回到我身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待,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词语。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夜晚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我们都老了,我在来生等你。世间的缘份就是如此神奇,会让两个志趣相同的人走在一起,从古到今,从异地到他乡,始终如一。愿许秋风知我意,我在等风也等你。
言与司合
到京城没几天,父亲就带我们去了相国寺。这座寺院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始建于北齐,唐睿宗赐名,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由此得名。宋太宗赵光义御题匾额,使此庙庄严至极。每年的重要祭祀活动,皇帝都要在此焚香祈福,祭祀先祖。就在大相国寺的周边,有很多的小商小贩,除了兜售一些吃食还有很多漂亮的字画。
那一日,我们驻留在一个摊点前观赏着一些金石字画。这时走来一位年龄相仿的男子,面目清秀,身材瘦削,朝父亲走来行礼。那男子对着我相视一笑,我起身行礼。从父亲那得知,这位翩翩公子原是尚书古仆射赵挺之的儿子。
赵家身世显赫,赵挺之也是当时皇上身边的红人。治平二年(1065年),赵挺之中进士第一等,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请旨兴建学校,赵挺之先后被选为登、棣二州教授,随后,仕途平步青云。苏轼曾说,赵挺之是个聚敛钱财的小人,学识品行不可取。后来赵挺之担任监察御史后还上书弹劾过苏轼,而家父又是苏轼的门生,故关系颇为疏远。但儿子赵明诚敬佩父亲为人,从来不失礼节与家父来往。
那日赵明诚见到我之后也跟赵挺之述说心事,说做一梦,月老告诉他是“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赵挺之想到"言与司合"乃"词"字,安上已脱乃"女"字,"艺芙草拔”乃“之夫”。他想到京城能称为“词女”的也只有李格非之女了,此正合他的心意。
当时王安石变法,赵挺之拥护变法,称新党。苏轼、黄庭坚、家父等人反对变法希望恢复旧制,称为"旧党"。当时新党处于劣势,于赵挺之来讲,若赵李两家联姻,岂不在自己的仕途上注入一股力量助他飞黄腾达。没过几天便携子来我家提亲了。
赵明诚在家排行老三,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金石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未成年时便开始收藏金石古器,成年后更是倾心于金石书画的搜集与研究。他温文尔雅,跟赵父性格截然不同,当时就读于太学,每每休假便会去市场街巷收集这些古物件,当时人称"赵古董"。家父李格非虽与赵父两人之间有所恩怨,但对赵明诚却是十分喜欢。加上家父不是斤斤计较之人,如为了女儿的一生的幸福,他可牺牲官场上的一些是是非非,成全我们的婚姻。
那日阳光明媚,我和侍女在院中荡秋千。没多久,汗水浸透衣衫,我们下了秋千,整理了衣服。谁知听到旁边廊中有客人的声音,回头一看,正是赵明诚。按捺不住好奇之心,倚着门偷听那里的风吹草动,刚好闻到了青梅清香的味道。此情此景,回到闺房,我便把它记录了下来。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日交谈也十分顺畅,两家的联姻,新旧党的结合,儿女之间的情深意切,一切都是机缘巧合。这不仅是一场政治交融,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接下来,就是等待,在当时男女即使约定俗成,也不可随意约会走动,只可静等婚期。有时我会收到赵明诚的信,有时他会也会收到我的怀念诗词。
浣溪沙·闺情
【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当时的我尚处在少女年纪,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向往,落到笔端,情深意切。除了这些,新妇在出嫁前,需要先向家庙告别祈祷,以示对这段婚姻含蓄又真挚的期待与向往。
十八岁,风华正茂,十八岁,我把自己的样子写在词里。老妇的十八岁,素约小腰身,不奈伤春。
浪淘沙
【宋】李清照
素约小腰身,不奈伤春。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
歌巧动朱唇,字字娇嗔。桃花深径一通津。怅望瑶台清夜月,还照归轮。
这样的青年春华,虽平平淡淡,却也情真意切。此时,古城的广播里播放着一首歌曲,里面唱着: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此曲此景,好似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爱情是美好的,又是让人变的温柔和疯狂的东西。李清照没有听说过张爱玲和胡兰成,沈从文和张兆和,钱钟书和杨绛。殊不知整个历史长河中,有人陷在爱的泥滩里,有人驰骋在缘分的天空里。每种爱情都是一种经历,幸福与否,悲伤与否都已不重要,只要在拥有的时候两个人都真心实意,这就够了。
琴瑟和鸣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我穿着新嫁娘的礼服风光出嫁。那日,我穿了一袭绿衣,等待迎亲队伍。宋朝时期,绿色是一种尊贵的颜色,象征着幸福和尊贵。其实在古代,很多九品官的官服一般都是绿色的,这种颜色就成了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而女子出嫁也希望穿上绿色,体现新人的地位和背景。
时过境迁,现代的婚礼服已变成了红色和白色,体现了喜庆和时尚。也没有了那么多封建礼教的约束,显得欢快又奔放。为了让她感受现代婚礼的气氛,我在手机上找了一段结婚视频,她看后说红色衣服很隆重,穿白色的婚纱则像天上的仙女。
迎亲那天,赵明诚领着花车来到我家,拜别父母后,我竟直走上花轿。此时,几个小卒讨要吉利钱,跟随的侍女随即发了下去。到了赵家,轿子停下, 按照娶妇仪式,新娘到达新家门前时,应该由新郎迎接并行交拜,礼数有序。一些人阻挡新娘的通行,甚至要求支付钱物以获得通行,这种行为被称为‘拦门’。‘拦门’风俗的根源也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在宋代变得更加盛行。新娘下车时,会有人执斗,内装有谷、豆、钱、果实和草节等物品,然后撒向门前。这一仪式被称为‘撒谷豆’,并传说可以驱赶厄运。
随后进入正堂,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最后两人对拜。回到洞房交拜礼后,礼官再次迎请新人到中堂,拜见舅姑、参谢宾客,再参谒外舅姑。礼毕,两亲家行新亲之好,新人先入礼筵,与亲属饮酒五盏,数杯劝色,以叙亲义。随后,去别室歇坐后,再入公筵,与朋友饮酒四盏,至此礼毕。这场繁琐的仪式就算结束了。那晚,我拿出《点绛唇》给赵明诚看,一起回忆相亲时的情景,而赵明诚也分享近些年来收集的金石字画,面对两人共同的志趣,相谈甚欢。
老人再次站立起来,说要走走。我紧随其后,慢慢消化着属于她们的幸福回忆。婚姻就是这样,甜蜜时让人开心,伤痛时让人心碎,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说的: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但是在《包法利夫人》却说:婚姻如同围城,唯有心安者才能收获幸福。
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判断,生活总是五味杂陈,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仅此而已。
次日磅薄的风雨洗尽夏日的炎热,我化上淡妆,抚琴一曲,两人说笑斗闹,甚是开心,随即赋词一首。
《采桑子》
【宋】李清照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我听完则禁不住夸赞,古代两人交流的方式真好,以诗词为伴,包括平常以诗会友也会进行飞花令。如果没有很好的诗词积累,在那时可能连朋友都没有。
这时妇人突然转向我,要和我来玩“飞花令”,我还有点小紧张。怕自己的孤陋寡闻在她面前展现的淋漓尽致,但是盛情难却,我只好硬着头皮试一试。
因为知道李清照比较爱花,第一局我们先以“花”来进行飞花令。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妇人先说。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笑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妇人接着说。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清朝曹雪芹的诗。”我答道。
第二局我们以“酒”来进行飞花令。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先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妇人说道。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我接着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妇人接着答。
第三局空中月亮皎洁,我们以“月”来进行。
……一局又一局,顿时觉得这个游戏真的是应时应景,让人把古诗词可再做一遍整理。
我们现代人交友,吃吃饭,吹吹牛,然后各自看手机刷视频。如果是真朋友可能抱怨一下最近的状况,彼此宽慰下。如果谈诗词,讲历史,那可能是文人老师之间的聚会了。
夜已深,老人没有要停的意思,如此美好的讲述怎能说停就停。我也陶醉其中,把这些故事全部收入脑海。
浅遇深知
当时赵明诚在太学上学还未毕业,每到初一、十五方可回家探亲。婚后不久,他便继续着他的学业,而我则在家中读读诗书,再把无尽的思念化作诗词。离开的故乡,缺失的爱人,经常让我触景生情。
他不在家的日子,三月,山花烂漫,鸟语花香,我和侍女白天看花,晚上写花。
庆清朝·禁幄低张
【宋】李清照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这首赏花词,是写在牡丹盛开之时,明光宫苑之处,我与同游者对花倾觞,自朝至暮直到秉烛,兴致未减。暮春三月牡丹娇媚,虽万分妖艳,花中女王,但也跟世人一样被武则天逐出长安,迁到洛阳。花都受到统治者的压迫,更何况涉世的人民。
九月重阳登高,在可悲可叹的秋天,帘外稀稀落落的秋雨使西楼变得昏暗幽寂。重阳节后,菊花渐渐凋零,失去了当初的风流韵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写完之后,我把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他非常赞赏。自愧写词不如妻子,但是又想要胜过我,于是闭门谢客,苦思冥想了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我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品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
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听完之后,让我不得不联想“人比黄花瘦”这句词里的“瘦”字,在当时很多词人都喜欢用。唐朝以胖为美,宋朝以瘦为美。连宋徽宗的字也被称为“瘦金体”。
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
【宋】欧阳修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本是开心的时节,可欧阳修却十分惆怅、忧愁。为了消除这种闲愁,诗人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看来,惆怅真的能减肥。
极相思·题陈藏一水月梅扇
宋·吴文英
玉纤风透秋痕。凉与素怀分。乘鸾归后,生绡净翦,一片冰云。心事孤山春梦在,到思量、犹断诗魂。水清月冷,香消影瘦,人立黄昏。
这是一首题扇诗,上片写主人公的纯洁胸怀和扇子洁白的特点,下片写扇子中的一幅画,图中的梅枝在冷月的照映下倒映在清冽的水面上,好像一位黄昏独立水边的佳人瘦影。佳人为何而瘦,是相思,是离怨,一个“瘦”字引出多少遐想。
钗头凤·红酥手
【宋】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是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歌,当陆游与唐琬分离后,陆游写自己“人空瘦”,是排遣不尽的思念,是无尽的神伤使他日渐消瘦,正应的柳永的那句词“为伊消得人憔悴”。
清朝的王梦兰也效仿“人比黄花瘦”创作词一首。虽不知经历何事,但也从中读出她的孤独寂寞。
卜算子·秋夜即事
【清】王梦兰
长昼苦无聊,又是黄昏后。
沐罢兰汤试晚妆,难展眉峰皱。
深院掩重门,人比黄花瘦。
新月娟娟上画栏,故照人怀袖。
听完这些,老人继续回忆着。
虽然聚少离多,但男儿志在四方或走上仕途,读书是最好的途径。虽然一个月两次探亲,但每次回来也让我喜不自胜。有时迎接赵明诚回家我会女扮男装,背对着迎面走来的他,弄的一脸茫然,询问我的姓名家乡,转过身来,俩人不禁开怀大笑。
有时他回来带我一起去相国寺游玩。那天有一卖花者,我上去买了几枝,戴在头上,想让他看看究竟是花美还是人更美。赵明诚听后不得不回答人更漂亮,所以有了“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我告诉老人,在清朝有一位词人叫纳兰性德,也曾以木兰花这个唐教坊曲名写词。这首词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曾于清静的夜晚在骊山山盟海誓,即使二人最终诀别,唐明皇听得令人断肠的《雨霖铃》声泪如雨下,无怨无悔。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是清词三大家之一,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他高贵的出身,英才早逝的命运,令人迷醉的诗词,一直吸引着世人关注的目光。纳兰性德,最初的名字叫纳兰成德,因为要避皇太子允礽保成的名讳,改名为纳兰性德,字容若。
短短31年人生,纳兰性德留下347首词,354首诗,还有5篇赋,百篇序、记、杂文、书信等。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是康熙时期的宰相。母亲是阿济格的女儿。因为出生在冬天,纳兰性德从小被叫做“冬郎”。
虽出生在官宦家庭,纳兰性德并不沉醉于名利和金钱。十九岁这年,纳兰性德已是才识过人的青年才俊。他轻而易举地通过文、武考试,成为举人。接着,又轻松在会试中拔得头筹。但是初恋情人的戛然而止,爱妻的离世,再加上身体的频频生病,让这位才子英年早逝,年仅31岁。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家,却自称“人间惆怅客”。过两天可送给您一本他的诗词。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李清照听完赞叹不已,说一定好好读读这位才子的作品。说人生若只是初见,这是一个美好的祝愿,也是人们对初见时美好、自然、无所挂碍的情感的向往,以及对后来变化和不如意的遗憾。
金石为开
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但是我们会用这几日的时间去到大街小巷寻宝。赵明诚喜欢收集金石字画,我便跟随其后。
赵明诚在九岁的时候就在当地收集一些古代刻录,十六七岁便小有名气。他的姨夫陈师道,字无几,号后山居士,“苏门六君子”之一。他初为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有《后山集》作品。
早在16岁的时候,他就以文章被“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所赏识,后来便在曾巩的门下读书。陈师道写诗特别地刻苦,一旦有了灵感,做的第一件事是立马跑回家,钻进被子中,把自己捂得个严严实实,大家都知道他的作派,“家人知之,即猫犬皆逐去,婴儿稚子亦皆抱持寄邻家”,以免妨碍了他的创作,这种仪式感很是奇葩。
他对自己的作品是反复吟咏,苦心推敲,好事者送雅号为“吟榻”,他也乐于接受,亦自称为“吟榻者”。师兄黄庭坚曾为他量身定做了一句诗:“闭门觅句陈无己”,说的就是他创作时的情景。
但是这位老人家一生廉洁,他要外出郊祀行礼,天寒无棉衣,于是妻子找娘家人借来棉衣与之御寒,但当他得知这衣物是连襟赵挺之的物件,坚决不穿,冒寒出门,归来便生病卧床,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一日,陈师道到徐州任职,得到了柳公权的《刘君碑》,写信告诉赵明诚。当时陈师道与赵挺之并不交好,却和赵明诚通信,足以看出他对赵明诚的收集金石这件事非常赏识。
“后来,在您和赵明诚的共同努力下,不仅收集了金石字画,还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赵明诚成为了宋代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我把现代人对赵明诚的介绍说给了老人。
赵挺之虽为朝廷大员,但我俩收集购买金石之钱却需自己筹借。因赵明诚尚在求学,并无收入,所以遇到喜欢的物品我们便会去当铺典当衣物。遇有亲属在官场有经传和竹简文字,还有一些正史以外的历史,包括《诗经》,他都会尽力抄写。有时碰到夏商周代的字画或者石器,即卖下身上值钱的衣服,也要当场买下。
还有一次,有人拿来南唐徐熙画的《玉堂富贵》,要价二十万。徐熙的画曾被沈括评价"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回出,别有生动之意"。当时我们生活拮据,拿出二十万何容易,将画作留了一晚,观看临摹,第二天便依依不舍的送了回去。
我们一生的追求就是收录的这些金石玉器,并把它们传承下去,后来战乱,大部分流失,成了遗憾。幸好《金石录》有记载,看不到这些珍品,文字已经记录了珍品的样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并且为此奋斗一生。虽实现梦想的路上充满辛酸,但是也乐在其中。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寻宝之旅虽然让他们节衣缩食,但从老人的叙述当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坚持中的那份美好,可以说不枉此生。
看了下时间已是夜里十二点,没有一丝疲倦,这可能是因为对过去有所留恋。
宋朝不进繁华盛世,而且人才济济。当时有四大女词人,除了李清照,还有朱淑真、吴淑姬、张玉娘。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善读书,工书善画。她的作品多忧伤哀怨之篇,如《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元夕
【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吴淑姬的父亲是秀才,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擅长诗词,还著有《阳春白雪词》五卷。她的词作情感真挚,艺术价值高,被黄升誉为“女流中黠慧者,有词五卷,佳处不减李易安”。其中,她的《长相思令》尤为脍炙人口。
《长相思令》
【宋】吴淑姬
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生于宋淳佑十年,卒于南宋。景炎元年去世,享年27岁。她出身于一个仕宦家庭,自幼饱学,诗词尤为出色,尤其是《山之高三章》
山之高三章
【宋】张玉娘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宋朝(960年-1279年)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繁荣的时代,也是人才辈出的一个时代。正是有了这些文人墨客才把跌宕的历史故事记录下来。
起风了,叶落了,就犹如接下来要发生的一样。有人的地方就有风,可大可小,可缓可急,千变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