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中国也好外国也好,出过很多作家。其中,有些人写的作品读者甚众,有些人写的作品却鲜有读者。
从纯数字的角度讲,读者量大的作家应该是大作家,反之,读者量少的作家是小作家。但实际情况却有些打脸。
古希腊最著名的诗人是荷马,两千多年过去了,他的作品还在全世界印刷,并被大量阅读着。我们的曹雪芹也是如此,《红红梦》不仅每年都在印刷,研究《红楼梦》的著作和论文每年也在大量的出版和发行着。
但同样属于大作家的詹姆斯·乔伊斯,尽管作品也在不断印刷着,但除了文学研究人员和学生,普通读者没几个愿意读或读过乔伊斯的作品。连他自己都感叹过,他的作品没有同一时代,同一流派的劳伦斯的作品畅销,尽管,打心眼里,乔伊斯根本看不上劳伦斯的作品。再如我们的Mo Yan(我现在已经不敢用他的汉语名字,因为前两天提到他,简书竟然把我文章封掉了),虽然获得了中国文学界盼望了几代人的诺贝尔文学奖,出版社也进行了一定的包装和宣传,读者却似乎并不买账。毫不夸张地说,Mo Yan的作品甚至还没有韩寒、余秋雨、余华的作品好卖,跟金庸比也是相差了一大截。
乔伊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而且不是之一,但是穷困潦倒了一辈子。晚年,因为眼疾严重影响了看书和写作,其弟要求他接受手术,而乔伊斯只能令人同情地回答:钱呢?
我们安徽在解放前有过一个很出名的作家,叫张恨水,安庆潜山人,曾经凭一支笔养活一大家子,在当时,连不看鲁迅作品的鲁迅母亲都是张恨水的粉丝,足见张恨水影响之大。但从纯粹文学的角度讲,张恨水的作品缺少深度,并不是一流作品。
也许,每个作家对于自己的定位都有一个标准,就像乔伊斯,他相信自己的价值,根本不屑于为了迎合读者而写作。据确凿的记载,《都柏林人》本来是约好在一份报纸上连续刊载的,但由于乔伊斯的作品不能迎合大众,报纸老板要求乔伊斯对作品进行修改,而乔伊斯,宁愿不发表也不修改,导致《都柏林人》在完稿之后,十年间无法与读者见面。
相反,法国作家大仲马对于自己的作品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要能出版,怎么写都行,挣钱是第一位的。为了多挣钱,据有关文献记载,大仲马甚至买无名作家的作品,注上自己的大名,交给出版社出版。
也许,像乔伊斯那样当作家未免太跟自己过不去了,像大仲马那样当作家又有点太过世俗了。那么,该怎么在这两类作家当中进行选择,既能成为大作家又能不缺钱花呢?
在权衡当一流作家和赢得阅读量方面,毫无疑问,英国作家毛姆的做法最为英明。他自己都承认,最多,他只能算是一个二流作家,但是我们注意到,毛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有中文译本,并且有好几种不同的版本。这不是因为没有更好的作品可以翻译和出版,实在是因为毛姆的作品太好销了,能为出版社获得大笔的利润。毛姆甚至不只为普通读者所喜爱,就我所知,连才高八斗目中无人的钱钟书,当年写学士论文的时候,也是选择了这位英国二流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