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后文简称:PE)这几年风起云涌,黄金满地,各路英豪纷纷踏入,自然也少不了忽悠派的高手,一时间似乎就成的舞台。忽悠派的武功招式并不多,但是每一大招可以变化出九九八十一式小招,招招能让你晕眩。今天给大家讲讲忽悠派的5大套路,一旦理解了这5种大招,有需要时一般就可以见招拆招了。
第一、模糊概念 应招难度
“模糊概念”就是明明他是A,但是他用B的方式说出来,而一般人的理解B又是和C一样,所以他就达到了让你把他当作C的目的了。关键在于他说B的时候并没有说假话,只是没有跟你解释而已,所以可以说他很“真”,很难辨识。
PE里有个最常见的例子:有人说他是投资银行家,很多人一定以为他既是投资家又是银行家,而且一定认为这个银行家的概念至少跟银行行长是差不多的。但实际情况是,他很可能没做过投资,更别提银行业务了。
“投资银行”是从英文直译过来的,其实就是我们国内说的“券商”、“证券公司”,主要业务是做企业的上市服务或者并购顾问服务的,根本不是老百姓概念里的“银行”,也不是投资公司或基金,说到底就是一个顾问服务公司。
所以,下次有人跟你说他是“银行家”,要小心,问问他是哪家银行的。
第二、笑而不答 应招难度
“笑而不答”就是关于他的夸大或虚假的描述不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而是别的人说的,但是他知道说的不对,却采取笑而不答的默认方式,久而久之,说的人多了,就成了众人的共识了。这种和第一种类似的地方就是,当事人都可以说他没说谎骗人,是你自己愿意受骗,因此较难辨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此前的某打工皇帝的博士学历事件,此人可谓忽悠派高手,他把“模糊概念”和“笑而不答”连起来运用到极致。首先,他从来没说过自己是某著名学府的博士,都是出版社和媒体说的,他只是“笑而不答”;其次,他也有博士学位,至于你认为博士就应该寒窗4年,有导师有论文,那是你对博士的老概念理解,当代社会早就不是这样了,此处,他使出一招“模糊概念”。
第三、添油加醋 应招难度
“添油加醋”就是所说部分有那么一点点是真实的,大多数是添加进去的。“添油加醋”是忽悠派用得最多的一个招式,而且乱真程度相当高,主要是因为添加进去的那些东西和那点点真实的东西具有很强的逻辑相关性,一旦你知道那点真实的东西就想当然的推断他也会有那些添加进去的虚假的东西,那就中招了。
上面提到的那位忽悠派高手打工皇帝把这招“添油加醋”也是用得如火纯青的。他把自己在某软件公司打工的经历(真实的事)通过添油加醋忽悠成一个神话,而听众想当然的认为既然打工是真实的,神话里的那些事就是可能发生的,直到此人有一天被一位姓方的大侠以一招“查证求实”击倒在地,才恍然大悟。
在PE里经常碰到用这招的忽悠派高手。当有个在某国际券商里干过两年的年轻人跟你说“联通上市是我做的”,真实的情况是:联通上市确实是这家券商做的,这个年轻人也曾经在这家券商工作过,甚至部分参与了一些工作,但是他参与的工作有可能仅仅是帮忙校对整理文件而已。
类似的情况是当你听到有投资经理跟你说“我投了10个上市的项目”,敬佩景仰之余,最好还是问问他是怎么投的,参与的程度等等。
还有常见的一类人经常跟你说“某某某是我哥们”,甚至还有搂肩搭背的合影照片为证。照片是真的,但关于两人关系的事实情况经常是某某某连他的名字都没记住,只是某次行业会议上交换了名片后被拉着照了张相,而那天某某某和200个人交换了名片。
第四、移花接木 应招难度
“移花接木”这招和忽悠派的其它招式不一样,是要求点智商的。它的核心就是在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向一方捏造说另一方说了什么什么,反过来也是,赌的就是双方不会沟通求证,从而达到为自己谋利的目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坊间流传的“比尔盖茨的女婿和世界银行副行长”的故事。说有一老头,想让自己的儿子娶比尔盖茨的女儿,于是就跑去跟世界银行行长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女婿想当您的副行长您看如何?”,世界银行行长一听,那当然可以啦。老头于是又跑去向盖茨提亲说“有个小伙子年轻有为,已经是世界银行的副行长,想向您女儿求婚,您看如何?”,盖茨一听,那当然也可以啦。于是,老头的儿子既当上了世界银行副行长,又娶了世界首富的女儿。
这就是移花接木的至高境界。其实破解并不难,只要任何一方稍微谨慎一点,拿起电话查证一下,移花接木就变成残花朽木了。
PE里就有一些移花接木的高手,他们干的介绍项目的活,却把自己打扮成巨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跑到企业项目方说“我管理了20个基金”,实际情况是他向这20个基金推荐项目,自己根本没有权力决策是否投资;而一旦找到一个项目,他又会分别向这20个基金推荐,还会说“有20个基金都在抢这个项目”。
其实,正规做这也是一种生意模式,江湖上叫FA(Financial Advisor),即财务顾问、融资顾问的意思。但真正的FA是靠扎实的服务,专业的沟通来达成交易的,而不是忽悠。
第五、胡编乱造 应招难度
“胡编乱造”是忽悠派里面最简单也是最容易被识破的一招,但是为什么还那么多人中招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使用这一招的忽悠派特别会选择对象,他们一般会选择缺乏背景知识而且不太愿意思考和比较容易轻信的受众,一使一个准。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忽悠派自己也在武功精进,把“胡编乱造”也做了很多改进,不再是“胡乱”的“编造”了,而是借鉴很多真实的事情,或者就直接把别人的东西说成自己的,大大提高了“忽悠”的逻辑性和真实感。
练忽悠派武功是有较高的基本功要求的,第一就是要皮糙肉厚,不会变色;第二就是要吹拉弹唱,口活秀丽;第三就是要内心强大,镇定自若。我曾亲眼看过国内某著名基金管理公司(行业内都知道是大忽悠公司)在一次基金募集宣讲会中,当介绍自己的投资业绩时恰巧有某了解实情的大侠在场,于是当场戳穿。但是只见忽悠大师根本是脸未变色,语未短句,听似未闻,一笑带过,真是出神入化。
忽悠派的人还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容易走火入魔,天天练功,时间一长就把自己也忽悠进去了,把自己都说信了,会觉得自己就是那种自己整天向别人忽悠描述的大侠,从而在日常忽悠的时候表情上更是看不出一点忽悠的痕迹。这有点像一个人天天意淫,最后竟然高潮了。
最后说一个小笑话,也算是一种忽悠的武功。
说某地有一个地痞,根本不会武功,但靠他的长相凶恶和说话大声,竟然也能在当地被当成恶霸,欺凌弱小,吃香喝辣。有一天,此人又在大街上耀武扬威地大声吆喝,“谁敢惹我?谁敢惹我!”。恰巧碰到外地的一位大侠路过此地,当即走到恶霸面前说“我敢惹你!”。这时全场目光也都盯住了恶霸,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人敢跟恶霸这样说话。恶霸抬头一看大侠身强体壮,立刻一把搂住大侠的肩膀,大声向众人喝到:“谁敢惹我俩!?”
“忽悠”,又称“煽呼”,是北方说法,跟南方地“吹牛”有点类似。说起“忽悠”,本山大哥的系列小品算是最好的诠释,赵大哥从“卖拐”开始,又卖了轮椅,后面记得还卖了破饭碗等等,可惜赵大哥不往下演了,要是一直有续集,相信赵大哥绝对有能力把中国的垃圾当石油卖给美帝国主义。
“忽悠”是中国世代传下的一门武功,记得宋代就有过这么一名“忽悠”派武功的代表人物 – 裘千丈(金庸小说人物),他最擅长的一招是“笑而不答”。但在过去,忽悠派是没什么江湖地位的,一不小心就会被打得满地找牙。但是到了现代,忽悠派竟然得到意想不到的发扬光大,门徒众多,反而把名门的“诚实”派、“认真”派、和“严谨”派都逼得找不到立身的地方,甚至坚持不住而改投忽悠派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