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618]
。。ISBN: 9787559852533
。。内容简介。。
“李硕中国史”开篇之作,从这本书开启中国史的阅读!
本书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建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
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华北地区形成了杀人献祭的原始宗教。第一王朝夏朝(二里头)也沿袭了这种人祭文化,并在随后的商朝登峰造极。周族僻处西部,本没有人祭传统,但他们曾投靠商朝,为商朝捕猎用于献祭的羌人。周文王因受到商纣王怀疑,被作为人牲拘禁在殷都,最后,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被纣王献祭。文王学习了商人的易卦占算技术,发展出《易经》的卦、爻辞体系——记录周文王亲历和认知的诸多事件,最终目的是推算“翦商”的战略。
武王灭商后,曾模仿商人的人祭行为;武王死后,由周公辅政,彻底禁绝了人祭宗教,销毁了有关商代人祭的文献记录,并制造出一套没有人祭的理想化历史叙事,以及基于“德”的世俗政治与道德体系。
周公的这些举措,开创了新的华夏文明。五百年后,孔子编辑儒家“六经”,系统整理周公的理论成果。周公和孔子塑造了儒家学派,其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
概而言之,本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知。
。。作者简介。。
李硕,青年历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和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历史地理研究。
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等,在《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短评。。
#
本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知。
#
成年之后能够颠覆你的观念甚至把你的想象力打倒在地的书不是那么多,而本书是可以重塑“我们如何成为我们”的观念的,读完之后你会对自己所处的上下五千年了解更多,意识到随着考古挖掘的深入和对甲骨文的解读,今天的学者已经可以还原出这样一个早期华夏文明。还有,就像很多人喜欢一边瑟瑟发抖一边看恐怖片,这本书也同样刺激而精彩,我自己就像一片秋天的树叶一样颤抖着把书看完了……
#
上古史及历史记忆“深渊”,隐于殷周鼎革、周公制礼之“正史”幽暗处的殷商人祭宗教-神权政治,周人“翦商”的恐惧与抱负、淹埋的历史和记忆,按此“翦商”则兼文化革新与华夏族群历史记忆重构,成“周公-孔子”儒家六经原意,一种新的关于“德”的世俗体系,考古报告文字读来,已是悚惧,遑论历史现场。
#
史书中未见记载周昌父子分食伯邑考时的心情。不过在后世,有著名的典故“周公吐哺”流传千古。所谓“周公吐哺”,说的就是周公旦经常会吐出正在吃的饭食。已经遗忘了真实的商朝是怎样的后世人却对此进行了合理化解释,说是周公忙于招纳贤人所致。但事实很可能是因被迫吃掉长兄的肉酱,周公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而且,不只是周公旦,武王周发此后也一直受到噩梦的困扰,“自夜不寐”。
#
读完收书。近期出版的《翦商》,看当当打折只要半价就买回来很迅速地读完了,这是一本通俗的书,我读完的感受很难得和封腰上写的那样:震撼。本书围绕殷商人祭这个阴暗的话题,兼具史料与想象,大量又克制地展现了先秦时期还未广为人知的历史风貌。作者首先将古史传说、历史地理、考古成果结合,推理出大禹治水的一种历史可能:是因在黄河南部温暖湿润的特殊时期,夏的首领在二里头(今洛水流域)开发湿地,种植南方传播过来的水稻促进了部族繁荣,而形成的历史传说。关于本书的重点商代的人祭传统,作者平铺了上世纪以来的考古成果,按早商-中商-晚商三阶段展现了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商人对异族的残暴统治。作者在集中展现殷墟血腥祭祀的同时,也介绍了如盘龙城、老牛坡、台西营地等商朝疆域内其他大小聚落的祭祀样貌,这样建立起的商朝景象还是非常全面的。作者主要是通过对比墓地中非正常死亡的骨架数量,指出除位于湖北的盘龙城因离商朝中心过于遥远而没有或是不再坚持人祭外,其他商朝控制区都存在着系统性的、规模庞大的、形式复杂的人祭传统。本书后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周文王所作《周易》为主要线索,叙述了商周交替的历史过程,分别展示了文王、武王、周公三代统治者面对商朝血腥人祭各自不同的对策。作者认为文王作《易经》的目的是为了发挥主观能动,理清世间的各种联系,以取代商朝结果不定、依赖鬼神的占卜体系,继而打败商朝,而武王在本书的叙述中则智性偏弱,跳脱不出商的鬼神信仰,在攻占殷都后仍延续着人祭传统,真正实现废除人祭要到周公辅政时期,周公在禁行人祭的同时,也销毁了之前与人祭有关的文字记载以防其死灰复燃。因此传统儒家讲述的周公制礼作乐的故事,在对比了殷商时代残暴的人祭传统后,其在当时蕴含的进步理念才能得到我们更全面的理解。西周建立后,以分封宗法、同姓不婚为方法,打破了族群间的血缘壁垒,宣扬一套以德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提倡敬鬼神而远之,瓦解了支撑人祭杀戮的旧式族群认同和思想基础,这应是商周革命的本质,也提供了一个叙述中国人本思想的起点。在阅读本书前,我其实已通过其他方式了解到一些商朝人祭的阴暗传统,但本书作者史料呈现的方式非常直观,直接把祭祀坑的照片和对应占卜的文字内容摆在你面前:当我读到 “卯”字指把牲畜或人牲对半剖开挂起;看到书中附图祭祀坑中的累累白骨;商人武士在建起的房檐四角悬挂人头当做装饰;乃至直接肢解、烹食人牲的行为,我还是大受震撼。这种观感有猎奇的、恶心的部分,但更多还是和作者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不解。作者将人祭这一现象归于商人鬼神文化之随意性而带来的冷酷而暴力的世界观,并指出身处现代的我们确实是很难理解那个蛮荒年代的,同时两度引用以色列考古学家吉迪·谢拉赫的观点:“在早期国家刚出现时,社会开始变得更加复杂,王权刚出现,统治者发现自己统治体系不发达时,就急需一种强大的机制来维护权力。”人祭就是这种强大机制的一部分。我觉得在此之外,应该还有受制于粮食生产水平等经济方面的因素,作者在书中没有写出,也许是这些原因过于浅显的缘故,但对人祭传统背后的动因分析的内容偏少确是我阅读过程中的一个小遗憾。我选择这本书阅读自然有看重翦商这一历史名词的因素,同时也是为了补充对先秦史的了解,现在读完此书,翦商在我心中的概念更明确了。按本书的叙述,我们可以意识到商周交替时,社会变化的那种彻底性和连续性。进步的周制度其实是在一个缓慢的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商制度的替代,但其中人祭这一最残忍最直观的旧传统则必须迅速地终结。这让我对社会进步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新旧制度交替的过程对个人来说必是漫长的历史时期,但其中必定会有那么一件事能直击要害,迅速动员进步力量以完成历史天平的倾斜。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