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家裏也好、髮小也好,總說我活得懵懵懂懂、沒有規劃。雖然不服,卻也確實感覺自己沒什麼主見。用老家話說就是「沒得醒睡[1]」。
在認識了幾個人、被發了幾張卡、翻看了一些書之後,我竟隱隱約約覺得,自己慢慢「醒睡了」。心慢慢沉澱下來,少了一分急切,多了一絲淡然。這是磨去棱角嗎?這是激情殆盡嗎?我倒覺得是一份因知而生的自信和另眼看世界的豁然開朗。
「醒睡」應該就是意味著,對周遭的世界有了一個朦朧的認識(或者說對碰到的人和事建立了一個粗糙的應對框架),更關鍵的是知道怎麼去認識這個世界、大致搞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怎麼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老人說的好多話其實挺對的,只是沒有正確地表達。
記得有次幫@呆Kim 約@轟炸綠 喫飯。我抄起電話質問她,
-「怎麼最近總出錯,害我被頭跌壞了?」
-「真跌你了嗎?」
-「不行,妳得請我喫飯!」
-「憑啥!」
-「那我請妳吧(賤笑)」
-「不去」
-「主要是最近失戀了,想找妳開導下」
-「哈哈哈哈,好吧」
掛了電話,@呆Kim 馬上對我豎大拇指點贊。我說「這叫「組合拳」,懂不(狂賤笑)」回神一想,說服人如此,實現任何想法又何嘗不是如此!「強大」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一鎚子擊碎,往往是一點點融解掉「艱難」的殼,直至取出柔軟的瓤。
以前總覺得要「準備萬全」,以「畢其功於一役」。其實很多事情都需要一個緩慢的生長過程,不是豎起界碑就萬年不倒。就好像不能指望著一場精心佈置的表白就能逆襲女神。很多時候倒像是「一項活計」,小步快跑,長久經營。舉個例,以前對「流氓」的理解就是簡單直接粗暴。才不是嘞,人家是先假裝無意接觸下,看沒什麼反應,然後勾勾手指頭,接著捋捋頭髮,再後捏捏臉蛋,最後才抱起來啃。看,流氓都知道,得一點點蠶食,而你看到的是一步鯨吞的假象。
慢慢地,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認知。為什麼常常是事後才能縱觀全局,因為知道了更多的信息。站在這樣一種「上帝視角」自然看得更通透。
現在回想起來,讀書的時候一直以為世界是靜態的,任何事情都暗合着規律。所以,讀什麼都像在「格」物,輕視知識細節,又都參不出大道來。本科四年更是完全在讀書的迷霧中穿行,難得倒是考研讀辯證法的時候琢磨出條信條來「心存感恩地生活,自然而然地思考」。
工作以後,越來越多的「不好使」讓我反思,也許這個世界是動態的,任何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人太無知太渺小了,而世界又太複雜,以至於我們只能用「隨機」來解釋世界,「不確定」充斥着世間。讓我一度認為社會生存更依賴感性。好在一大朋友棒喝「我看你真是讀書讀到牛屁眼裏去了!居然忘了理性才是指引進步的曙光!」
這些天又開始想,至少就我們內心這個世界,是先形成了一個靜態的核,然後覆裹上生長的知識。那個核,就是人因為歷史偶然形成的「己見」。儘管人們努力去試圖修正某些認知上的偏差,卻往往竹籃打水。世界就是這樣,原來並不是非黑即白。人生亦是如此,原來各自精彩。盡力而不強求,這不是「遊人戲撥梅花木,片片本是爲春藏」的無奈,而是因為知曉了人的渺小、理解了他人的不易而選擇的尊重。
要說領悟,最痛最深的還得算這條:「你永遠不知道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面對「世界」,這個高維的事物,我們造出一個個簡陋的低維模型來逼近、去還原,可是我們的工具實在太簡陋了,只有不斷地變換組合那些個雖然簡陋卻是我們手頭僅有的工具,至少是不斷地調整模型的參數吧,才能把住未來的脈搏。
令我心安的是,「沒有絕對的好事,也沒有絕對的、沒有一丁點好處的壞事」,要點是怎麼找到把壞事變成好事的途徑。外國人喜歡把它看作「解決問題的模型」,而國人習慣叫它「看待事物的角度」。其實核心都是「變之而通」。這個道理其實是我從張楚的「愛妳」的一句歌詞裏頭讀來的——「如何我們的愛是不朽的,上面一定積滿了灰塵」。莫名地喜歡。
比如:我學的是計算機,習慣了敲一下 enter ,出來個 hello world 。你要出來隻 Hello Kitty ,那我就急了「哪出 bug 了?」所以一直以來我對怎麼和女人相處就很頭疼。直到有天我想到,把她們當黑盒不就行了!不需要知道她們是怎麼運轉的,只要獲得響應就行了嘛。
記得去年初追@wing 的時候,準備飛昆明去找她,發了條短信,意思我過來玩云云。半天沒反應。怒了「誰誰誰,我想妳了,來接我不?」立馬回信!!!
但當時也沒在意。這現象上昇到理論成面還得到年中。有次問@蘭姊 「妳們女人不回短信是什麼個意思?」「很簡單啊!要麼不想回,要麼不知道怎麼回」哦~這麼回事!
還有,之前準備約小敏去雙廊玩,好說歹說就是不去。後面我弄來她身份証號,跟她說機票訂好了都不去,巨沮喪。後來跟豬談的時候就長了個心眼。有次豬說手機丟了,我馬上訂了台 iPhone ,豬也是死活說不要,最後問了我句「妳為什麼要送我手機?」我說「我不想別的男人送給妳啊!」豬就很開心地收下了。
雖然我到現在還是讀不懂女人在想什麼,但是我知道了,如果沒響應,一定是鑰匙拿錯了,趕緊換吧,別死勁堆(dǔi)了。
古人講「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屁!沒有實踐的投石問路,理論能激起個屁的水花!
難怪我讀這麼多年書沒醒睡嘞!
-
沒開竅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