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苏东坡》的作者是吴淡如,她是知名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历史学博士,被誉为“台湾畅销书天后”,曾与刘墉等人被评为“台湾二十大风云人物”。吴淡如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在写作、主持、理财、创业等各方面成绩出色,令人艳羡。她将写作视为自己生命灵魂的出口,文字朴素走心,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这本书对苏东坡的描述就是这样。
我们不妨先从苏东坡和他最直接的政敌王安石的和解说起。苏东坡喜欢记录自己的感受。这是他记录去看老年病中王安石的感受:“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这两句是说,骑着一头驴,慢悠悠地行走在荒野上,心中惦念的依旧是恩公,听说您最近生了一场病。而我能忆起的,都是您精神矍铄、意气风发的模样。“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三四句是说,你劝我尝试购置房产田地,早点远离是非,归隐山林,这话要是十年前您对我说该多好,如今似乎已经迟了点。
其实,在很早以前,王安石深知苏轼的政治困境。因为宋神宗只要在一日,是绝不会重用苏东坡的,宋神宗骨子里还是倾向于新党。所以,王安石从政治前途与自身安危,进行劝诫,希望反对新党变法东坡不要在党争中做牺牲品,早日归隐。
经历了很大折磨的苏东坡,知道老年王安石病后,还是顺路去看望了这个曾经给自己政治生涯制造重重障碍的人。并且从内心里接受了王安石的劝告。
后来,苏轼真的在宜兴购买房产、田地,准备在阳羡终老。放下过往,不仅仅是和王安石,和其他人也是这样,比如说前期帮过他后来势同水火的章惇、还有司马光等人,这样苏东坡的内心归于宁静。
对于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来说,年龄不是问题,那颗永远躁动的心,是不竭的动力。苏东坡就是这样。他每到一处,不管是黄州、杭州还是儋州,都有他为老百姓做实事的证明。
后半生颠沛流离的苏轼,所谓的豁达,就是:此心安处是吾乡。值得学习的是,不管身处何方,当官一任,为百姓造福一天。苏东坡这种踏实的作风深受百姓喜爱。
正如书中所说:他的一生不只在安慰自己,
也安慰了许多被时代扭曲过的干净灵魂。就算在困境之中,仍然不卑不哀,尽量畅快活着,发挥着自己的能量,为天下苍生做点实事。
当困顿时、当委屈时、当绝望时,来看看苏东坡吧,感受他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中起起伏伏,仍面对时下,保持本心,做对天下苍生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