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
中唐诗人刘长卿擅长写五言诗,自认为是“五言长城”,其实,他的七言佳作也不少。“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其《长沙过贾谊宅》便被认为是唐代七律精品。
而《别刘士元》,同样是一首七言佳作。尤其“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更是向来为人们所称道。然而,其许多诗看来淡泊闲远,实则蕴含着惆怅与哀伤。
别严士元·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之人是严士元。从后文“江上”“湖南”,严士元即将乘船去太湖之南,诗人在江边与之道别。
离别时有春风,小船停泊在苏州城外,南方水国的天气还带着春的寒气,天气时阴时晴,阴晴不定。
春风之外,还有春雨。
无数诗人词人写过春雨,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春雨之润泽细腻,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写春雨之急切,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春雨之细与无尽……
刘长卿在这里,同样抓住春雨“细”的特点,细到什么程度?细到几乎看不见。直等到衣服湿了才发现,极写春雨之细腻。
后一句花落无声同样有此境,花落翩然,没有半点音声可寻,随着风雨,飘然落地。衣湿,花落,皆是春风春雨所致。这两句极写春风之轻柔,春雨之轻柔,落花之轻柔。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前一句将镜头从细雨与落花的近处拉伸至远景,太阳西斜,悬在江上,一片孤帆就在这落日中远去。
去到哪里呢?诗人已在想象友人的目的地——太湖之南,那里青草萋萋,绵延万里。
我们在许多诗中能够看到诗人离别时的寄语,如果有人问起,王昌龄说“一片冰心在玉壶”。而刘长卿呢?固然有淡远情致的追求,但内心却依然是冷落孤寂的,他说我一介书生,已被青袍所误。
在唐代,官员的衣服颜色与品级相关,三品以上为紫色,五品以上绯色,六七品绿,八九品服青。
刘长卿天宝年间进士,由于“刚而犯上”,两度被贬,这里一句被“青袍”所误,读书人的理想本是求仕报国,可诗人想要在仕途上一展抱负,却始终郁郁而不得,写出其内心志不得舒、怀才不遇的惆怅与哀伤。
而在刘长卿的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斜阳”“孤舟”“苍山”等意象,反映出来的,其实也是诗人内心的这般情感。
有人将“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句解作是因为诗人与友人相谈,倾诉离情,身处离别之境,所以未曾感受到春雨,未曾注意到花瓣之掉落,直到蓦然回首才发现,衣服已湿,花落满地。
但根据诗意与语序而解,作为情感体验的主体,这漫天细雨与落花的离别之境,诗人是有调动感官去“看”去“听”的,“看”的结果是“不见”,“听”的结果是“无声”,作此理解,更见诗人设境之精妙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