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孩子,活泼可爱而又聪明懂事,让人爱不释手,他们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但也有那么一些捣蛋鬼,总是让家长无计可施,六神无主,暂且不去追究熊孩子与乖孩子的未来谁更值得期待,就家长而言,你们是否更喜欢听话懂事的孩子?其实,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不用上岗证的职业,但是要当好一个家长,却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现实中的教育实例。
教育误区一:过分溺爱,不辨是非。
小花是个留守儿童,自从出生以来,她就由奶奶照顾,她那年轻的父母外出务工,一年回来一次,即使回来的那几天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玩手机上面,和孩子间的交流几乎是零,更谈不上感情。爷爷奶奶像自己老来得子一样溺爱着小家伙,以至于小家伙现在三岁半,智商跟两岁的孩子一样,但是爷爷奶奶还是觉得她很棒,无论陈述什么事都带着赞赏的语气。
有一次回家,她奶奶和我说:你看小花那家伙哦,记忆力超好的,有一次她那姥姥(八十多岁了)骂了她,过了几天姥姥上来玩,她在半路就拦着说“走,走,不许去我家”,你说哦,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懂……我听了之后觉得很悲哀,究竟是大人无知还是小孩无知?这是很明显的大逆不道,也叫什么都懂。后来我很严肃地批评了她奶奶这种教育方式,让她端正态度,在大是大非面前,该骂就骂,该打就打,决不能心软。
教育误区二:她不是最差的。
今天,小花的奶奶从楼下邻居家回来,兴冲冲地说:哎呀,楼下那个小妹妹居然也打架啊,还咬人,好凶啊。小花喜欢打架,喜欢攀比,喜欢抢别人的东西,她这些行为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典型的熊孩子,但是她奶奶永远能找到一个比她更差的,而且每次都是兴冲冲地告诉我们。我不否认还有人会比她更差,但是永远记得,你对孩子的定位,接近你孩子能够达到的位置。
前几天,女儿和我说,默写拼音错了9个,我问她:“你们班最好的错了几个?”她说,可能一个都没有错吧。今天,彭同学和我说,又默写拼音了,全对。我试着给她听写,写到第八个就错了,我说后面的不听写了,明天要复习。她说:“可是今天在学校我6个韵母和23个声母全对啊”。我告诉她,那只是侥幸,如果不是每一次都写对那就证明你还不熟练,还需要继续练习。给孩子定一个小小的目标,不需要每次都拿第一名,但要求他尽力去做好,让自己离优秀更近。
教育误区三:我孩子天生就难带,遗传的。
元旦跟闺蜜湛去郊游,我们各自带了孩子,她的小孩叫洋洋,刚满三岁多一个月,很听话,很可爱,很坚强。我和湛说,你把孩子带得真好,湛说,哪有!我们在森林公园里走了四个小时,期间洋洋玩得很开心,全程自己走路,没有哭闹。有几次他跑步摔倒了,我准备去扶起他,湛拦住了我,然后洋洋马上自己站起来,拍着胸口说:我是男孩子,我没事。有时候他做错事了,湛批评他,他马上说:妈妈,下次我不会了!一言一行尽显修养,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成果啊。
次日,和另一好友去郊游,她也有一个刚满三岁的儿子,儿子爱哭闹,如果想要干一件事而不得逞,那么就会一直哭,然后他妈妈就一直哄着。我看不惯,和好友说:“一个孩子无缘由地哭,是不值得原谅的,该打就打”。好友说:“天生的,听说他爸爸小时候也这样……”。每次这个小男孩摔倒,我都会见到她妈妈紧张地抱起他,在他身上摸了又摸,吹了又吹,还喃喃自语:好痛了,好痛了,舍不得了……如此矫情的教育方式,何以培养独立自强的男儿?所谓遗传,只不过是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罢了,但家长却经常以此为借口,推卸在教育过程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