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再次听延龙老师讲《教育孩子的误区与真相》一课,更多的是把我的记忆拽回到六年前,刚刚走进四叶花开学习的场景。当时的我内心充满了焦虑和痛苦,也是对教育孩子的错误认知,让我无力。
这一次是带训学员,想体会一下学员在学习时的感受。之前也都无数次的反复听课,没有进行记录和整理,这一次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来听课,结果是获得的知识让我翻倍。真心感谢我现在带训的学员,给我学习成长的机会!听着学习每天和我沟通时对孩子的无奈和焦虑。感受着她的感受,回忆着我当初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痛苦,特别理解她。
这一课讲到:
一.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
1.完全以自己的意志为导向教育孩子
大多数家长都想让孩子弥补自己的人生遗憾,就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教育孩子,但却忘了,每个人都想做自己,成为自己。就如延龙老师讲的小故事里,孩子和妈妈的对话:如果学习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学习还有什么用?教育孩子不是不管,而是需要家长给孩子一个方向,做孩子自己,让树成树,让花成花,把自己还给自己,别人还给别人。
2.走入了语言的牢笼
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遭罪的?答案是从会说话的时候。延龙老师用了炒花生米的故事来把这个事说的很清楚,无论你说的话有多清楚,没有一个人能完全听懂另一个人说的话。情绪不同讲的话也不同,会一直在变。
3.把学习当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不同的阶段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标准都不同,孩子是否优秀,学习不是唯一的标准。孩子体验越来越多,孩子发展怎么样要看综合素质,一个孩子是不是优秀,多元化评价,学习也要看,但不是唯一。
4.盲目的从众心理
现在的家长从众,会让家长感觉安全,比方说:人家报啥班,咱也要报。这样就会有安全感。
5.只注重了身体的健康,忽略了心理的健康
大多数家长也不关注身体健康,也不关注心理健康。没有关注孩子内心的感受,当然我们做不到我们认知以外的事情。只关注孩子飞的高不高,没有关注孩子飞的累不累。还是要多关注人,少关心事。
6.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
接纳不完美的时候,完美就出现了。
7.急功近利
大多数家长就一个孩子,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和标准就很高,因为就一个孩子,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怕被别的孩子落下。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家长要求孩子时时优秀,但教育的方向是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老师还讲的幸福坐标
1.奔波忙碌型,把成功当幸福:孩子很努力,充满了压力和焦虑。
2.虚无主义型,把解脱当幸福:现在不快乐,未来没目标。
3.放纵享乐型,把享乐当幸福:离现在很近,离未来很远,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物质满足,精神无追求。
4.感悟幸福型,真的很幸福:享受当下,追求未来,做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情。
怎样能成为感悟幸福型呢?做智慧家长。那么就需要具备五大能力:
一.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
二.多元思维能力
三.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良好的沟通能力
五.感恩与欣赏能力
今天学到这些知识,让我觉察到自己太智慧了,能走进学习成长的这条路,不但让我具备了这些能力,更是让自己感受到了:能够具备帮助他人,幸福的自己。我将继续学习成长,去教会更多的家长也具备这样的能力,所谓:教是最好的学,用自己的能量去感染更多的家长走进学习,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