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晚临睡前(9月30日23::50)点开了《好报》的一篇文章,邀请大家参加一个为期30天的写作训练。而文章里面关于写作的一句话打动了我:梦想如果光想想,而不去行动,那就是空想,做白日梦。
对于写作好像始终是我人生最最软肋的那部分,是我一直都无法跨越过去的一道屏障,是我内心自信无法得到满足和认可的一个沟坎。
我遇到过很多文笔好的人,写作好的人,我对他们充满了羡慕,甚至还有发自内心的嫉妒,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写的东西是好还是坏,也不知道我是否有一天可以写出好的文章受别人认可和欣赏。
在我还是小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的时候几乎每篇文章都被文笔好的爸爸通篇修改,为了当时小升初考试作文能够得到高分我的一些关键作文几乎都是他写的,而我写的无论好坏他一个字都没看过,直接就是弃之不用,换一张纸从头写。我没有机会也没敢有机会去争取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那段日子就这么一晃过去了。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受到他的关注和认可,在后来的日子无论写什么我都会认真写,但是写完后会觉得如果没有他的首肯这篇文字一定就是个垃圾。
长大后的我开始自己独立完成所有文字工作,才发现对于自己的文字我出奇的缺乏自信,而且缺少对自己文字的判断能力,无论写的好坏我都无法给予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而如果别人说我写的文章不错我也不会相信。这种状态一直困惑着我。
记得二十出头时我曾问爸爸,如果现在想重新学着写文章是否还有机会?爸爸说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你开始写就可以。可我缺少继续被爸爸不认可的勇气,这个年头一放就是十多年。这中间我开始看一些散文方面的书,直到有一天看到梁实秋的《雅舍》系列才知道原来好文章并不单纯是词藻有多华丽,排句有多少技巧,而是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梁先生《雅舍忆旧》里面有一篇怀念清华的文学课先生,说他的文笔大都受先生影响,先生将他写的文章进行修改,很多处都划上大墨杠子。他不理解,先生说:你读读你以前的文章再读读我删过的文章是不是觉得变得有劲了。
那篇文章影响了我很多,我开始仔细揣摩梁先生的笔体,并模仿他的笔体写一些随笔和杂文、游记类的文章。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大人(我先生),他问我的理想是什么,三十好几的人竟然说不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我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是希望成为像黄家驹那样的人。过了一阵子有一天我跟他说:其实我想成为像梁实秋那样的人,可以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的人,但我并不知道怎么才能成为那样的人。
就在我想知道怎样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的时候看到了《好报》的这篇文章,像是有人特意为你打开了一扇门,等着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可能有些东西就是这么机缘巧合的发生在你的生命里。
希望三十天以后我依然在群里没被群主踢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