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写作数十年,到头来却一事无成,不得不说这是身为一个撰稿人的悲哀。十年来,洋洋洒洒的文章没少写,但能够被人传阅的却寥寥无几,曾经高傲的认为这一切都不是个人的能力不够,只是因为缺少了一个大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然而现在,平台有了,作品却依旧默默无闻,所有的怀才不遇都在时间和岁月交错的狭缝里变成了狼狈的自以为是,曾经的韶华已逝,如今的才华空却。
在最初的时候,我是个自由撰稿人,当然,现在也依旧是,不过却有了圈子的约束,不能再畅所欲言的谈论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说多了怕伤到自己,说少了,又难以提起别人的兴趣,那种恨得牙痒痒的纠结在心底像蚂蚁一样钻进每一处柔软,之后心头会被狠狠的撕咬着。
其实说白了,无论是谁,所写下的东西都只不过是文字间的简易拼凑,真正读的懂的被堂而皇之的称作浅显,显得幼稚;而那些读不懂的反倒被称作深奥,大家之笔。其实,在我看来,不过都只是一些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的文字乱码罢了。
作家在书写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是专属的那份情怀,我亦是如此,甚至沉湎于这份情怀而不能自拔,那是一份专属于作家的情怀,一份作家独有的骄傲。即使我没有名气,也没有那么多的噱头可以值得别人吹捧,但我依旧有着作家那种深入到骨子里的精神。
要说这种精神是一种"匠人精神"也不足为过,毕竟,作家就是用文字将那些美好的东西编排在纸上,给人们以寄托,供人们以观赏。虽然写一个美好的事物是枯燥无味的,但在写的过程中,作家却是对这美好事物最深有感触的人,也是第一个接触到这美好事物的人。
在我写作生涯的数十年里,我所偏向的美好浪漫居多,痛苦居少,黑暗居多,光明居少。我沉迷在自己用文字构造的世界里,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用文字填补内心的空虚。当然,不能免俗的是我也渴望得到更多的认可、荣誉,甚至是虚名。那样的话,至少我在生活上不至于那么窘迫,物质上不至于那么粗鄙,精神上不至于那么空落。
但其实,直至我从平台上写下自己的第一份电子稿后,我才忽然发现,原来自己填补的不是空虚,只是自己内心的傲娇,而自己追逐的也不是梦想,只是自认为一厢情愿的名利。再之后,一篇接着一篇的稿子被我从手指尖发出,所有的浪漫都像是云彩般的从平台飘向远方。我站在原地,可以一直看着它飘向远方,看着它的皎洁,但我却无法看到它遮挡太阳时高贵的样子,毕竟我站的高度太低了,低的连自己都没认清。我还是顺从着最早的认知,就像最初理解的那样,边写即作。但现如今,写作于我而言却只是一个名字,我内心的痛,当然,痛的并非是物质,而是那虚无缥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