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升旗仪式上,作为小演员介绍了“叠被子”的方法后,小朋友又在家园开放日的活动中,作为“动作组”成员,进行了展示。
随着照相组、口诀组、绘画组一一亮相,过去两个月来,围绕“被子”而展开的项目学习,也便整体地呈现在了家人们的面前。一位爷爷由衷地感叹,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沿着不同的兴趣,发挥各自的特点,去共同解决问题,激发了学习的热情,锻炼了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
的确如此,这样的学习,不是单一的知识获取,而是着眼于未来,建立起一种关联:孩子与生活的关联、问题与方法的关联、不同学习领域的关联、学校教育与家长之间的关联……
峰会开始前3天,在工作坊、大会、会务、物业等基本准备到位的情况下,学校组织召开了全体行政、三部、各学科组主管等相关人员参加的行政扩大会。由校长主持,主题是:临门一脚的推动。
回到目标
会议回溯了举办峰会的目标:让现场改变,让研究深入。回到初心,来审视所做的纷繁工作,找到取舍之道,找到侧重之点。
于是,回顾这个过程,起初选研究点、梳理已有经验、提炼方法是重点;中期通过专家指导、伙伴校对话他山之石,打开思路是重点;近期通过小学校培训、学科组工作坊体验,卷入人人是重点。由此,一边研究一边转化一边实践一边反思,推动了问题研究的深入。
峰会即将开始,此时再来反观目标,看到了坚实的足迹,也进一步形成统一的价值共识和话语体系。
方法指导
以物业部的工作为例,解读以始为终的推动思路。将琐碎的事物工作,系统规划、预见讨论、落到节点;通过全程服务工作坊,让后勤和课程紧密联系,让老师间相互帮衬,让大会的可能成功成为不同岗位人的共同成功。
以此,以复盘的机制,思考是否围绕着目标?是否达成了预设?是否履行了责任?是否感动了同伴?是否成长了自己? 以全力以赴回应我的岗位,以务实的过程让结果自然发生。
找到空间
每个人的岗位都很不一样,很难用某一个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做的好与差。事实上,长期的锻炼,每个人几乎都是最熟悉自己岗位的人。至上而下的要求,收到的是可能是任务的执行,而由内而外的行动,可能带来更多的创造。
以自主的方式,安静地思考,剩下的几天,我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成功一点?怎么做?激发每个人的思维活力,主动意识,哪怕是片刻的停下,也给自己自省的机会。而不沉溺于具体的一件又一件的事情。
落实细节
包括有序:各校区师生放假、参会协同,来宾,时间等。
形象:学生、老师、班级、学校、家长形象。礼仪、着装、行为、墙报形象等。内外兼修。
学术:内容上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主持与分享一致性,精进状态等。
细节保证品质。峰会的大幕徐徐拉开……
上了一节课。
君惊讶的看着我:马上峰会了,还有时间来上课呀?
现场,就是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