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那些终身享用纯天然无公害食品的人,为什么没能长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农村。在我二十年的记忆中,很少有人白发,活过七十岁的人不多,活过八十岁的是奇迹。
那些经历了清末和民国的老人,他们一生食用的都是纯天然,无公害食品,也没有空气和水源污染,大家聚族而居,很少有现在那样骨肉分离,山南海北,互相牵挂,兄弟不相见,父母妻子离散的惨状比较少,他们基本上都能够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他们却病病歪歪,很少长寿。
我想导致他们不幸的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首先,营养不良,或者营养单一是一个主因。病从口入,那时土地贫瘠,靠天吃饭,种子退化,生产工具落后,用的还是西汉时候的农具,牛是农民的宝贝,是主要的动力。导致粮食产量很低。为了丰衣足食,他们终生承受超乎生理极限的重体力劳动,体力透支严重,食品供给不足,记得那时十多年时间里有半年多没有口粮,只能靠出卖体力,或者变卖家具换一点零食,多数人家是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熬日月,很多人家债台高筑。吃饱饭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奢侈,营养不良失去劳动力或者饿死的时有发生。
其次是医疗水平落后,保健意识缺位,很多人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不懂得起码的医疗保健知识,死于无知的很多。比如我的一个亲戚流鼻血,家人就让他躺在炕上,脸朝下,人血液流淌一致死亡。很多人带病劳作,不肯花钱治病,苦撑苦熬,一致一病不起,再去医院已经是回天乏力了。
再次,由于贫困,由于战争,由于连续的政治运动,带来很多家庭内部矛盾,邻里纠纷,长期的心情郁结而得不到释放是导致那些老人疾病甚至死亡的又一个原因,我记得那时老人的脾气大多很坏,对于子女教育简单粗暴,动辄棍棒相加,械斗的事件时有发生。喜怒忧思悲恐惊,唯独少有喜。依据中医的理论来说,人生病的原因,无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这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而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等,成为中医情绪致病的主要理论。
好在那个时代过去了,我们应该说赶上了好时代,那么就好好地享受好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