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着泪看完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镜子》,最深刻的印象是那些或沉默安静或疯狂暴怒的孩子。那些看上去叫人无法接受的行为,那些对父母的无礼和粗暴,看了却叫人特别特别特的 心疼,我泪流满面。我看到的是一个个痛苦的生命在奋力挣扎,他们快要窒息了,他们是在呼唤爱,祈求爱,呼唤父母对他们的看见和理解。然而大人们读不懂他们,于是他们或关闭心门或更加疯狂!
纪录片中一位心理咨询师说到:父母都有爱的能力,但是对爱的认知却有偏颇,这种偏颇阻碍限制了爱的能力。
第一,我爱你才这样做,我这样都是为了你好!一句“为了你好”将父母的意识强加给孩子,不理会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片中家明的父母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将各种“好”“应该”给到孩子,孩子从来不曾做自己,按照父母安排的去做,然而孩子内心却一直有个声音在呐喊,请让我做自己,!我不想像个木偶像个傀儡行尸走肉般地生活!内在如此地煎熬撕扯,多么让人心疼!强烈渴望自由的生命在重压下爆发,真的应该为家明感到高兴庆幸,他没有在压迫中死去,他唤醒了父母。父母给予孩子做自己空间,给他尝试体验的机会,给他失败的机会。其实,最让父母不敢放手的是怕孩子失败怕孩子受到伤害,父母不想让孩子经历那些。失败又怎样呢!如果能从中得到锻炼收获礼物岂不更好?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即便失败,四十五十都有重新来过的机会,更何况孩子那么年轻的生命!
人生不止一条路,这个世界注定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不同的经历汇聚多彩的人生,多彩的人生铸造缤纷的世界!
第二,人们认为,你是我的孩子我才管你,别人家的孩子我怎么不管呢?将孩子视为归自己所有,孩子如同一个茶杯,一辆汽车一样,物权归家长所有。这无疑就是一种不平凡,不尊重,孩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这样的话我曾经对儿子说过,如今再听到却字字如针扎心头。如何在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需要我们思考!需要学习!需要练习!
片中有个小女孩说:我们也是人,不是机器人。我们不是中了病毒,而是有了自己的感受。是啊,父母一直的压制不允许,孩子只能切断感受才不至于那么痛苦,然而渴望成为自己一直就存于内心,就像巨石下的小草终究要探出头来。最近刚好看《父母能效手册》里面也提到,青春期孩子反抗的不是父母而是权利,到了青春期孩子们更加有力量满足自己的需求,父母已经不能再继续让他们感到疼痛和不适了,所以才会冲突!
最后一集展示了成长营结束后孩子回到各自家庭的生活,有的还是老样子,有的发生一些变化。我想,成长学习是一辈子要做的事,不是一期二期课程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孩子就是家庭的镜子,是家长的内在投射,他照出成人自身要成长的地方。愿每一个家长都从自身反思学习,而不再纠结于表面问题。向内求,我怎么了,我的家庭怎么啦,是我的什么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爱就在那里,一直都在,愿每一个家庭的成员都能接收到爱感受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