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月亮与六便士》,其实早就听说这本书,但是一直压箱底不看。这是什么心理呢?大概是害怕希望破灭吧,怕接受不了书中揭露的人性现实。但是,昨天就觉得该看看了,就看吧。看完后,首先的感觉是,咦,这怎么和我之前听说的不一样?我原以为它描写的对梦想的嘲讽,结果却读出了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来自于书中的主人公。一个男人年过40,有稳定的工作和家庭,突然抛妻弃子去学画画,最后患麻风病死在一座岛上。初看似乎怎么都不靠谱,但通篇读下来,我却觉得他真了不起。他有值得谴责的地方,但是他真实,而且充满勇气,但难以效仿。
首先,他值得谴责。抛弃家人,抛弃自身的责任,怎么谴责都不过分。
其次,他真实。一个人对自己诚实的人理应获得尊重。他在家人和梦想之间,选择了满足自己,你可以说他自私,他也承认自己自私,混蛋,不靠谱,他坦然接受,这就是他真实的地方。凡人自私是正常,但是很多人自私还要为自己掩饰,不愿承认自己的黑暗面,企图表现的像个君子,我就这样干过。为什么人不敢面对自己的黑暗面呢?这就牵涉到第三点。他充满勇气。一个人要多大的勇气才能不在乎周围人的非议,要脸皮多“厚”,才能不受所谓“良心”的谴责,坦承自己真的只在乎自己,只在乎自己有没有充分的活过?在主人公眼里,他人的生死是由他人掌握,是别人的课题,与自己无关。自己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使命有没有完成。既然自己的使命只能自己完成,旁人替代不了,那么旁人的课题又怎么让自己去背负呢?
从这个男人身上,我读出了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虔诚和尊重。当被问及假如当不成知名画家,发展不如意怎么办(实际上也正是这个人目前所经历的)?他沉默,然后说出了下面这句话:“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的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以前我会把它理解为崇高理想的感召。但现在我又觉得,这个人必定与自己内心的宇宙有深深的链接,理想就是内心宇宙的渴望,就是此生的召唤。当一个人被召唤的时候,他由不得自己,就如中了魔咒一般。成与不成都不重要,必须去做!做就是了!
我没有这种渴望,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我羡慕他,可又学不来他。可能我就是还没有遇到这种召唤吧。可能我与自己内心宇宙的链接还不够。这就是道家所说的真人,也是活成自己的人。
为什么学不来他呢?他的理想是画画,不以此为生,可以不管不顾。我的目标却是生活,生活不是我想怎样就怎样,它必定牵涉到其它人,我不可能像他那样洒脱,我暂时接受不了为梦想过食不果腹的生活。但是,我也接受这一点。我还没有足够的幸运受到感召,但是我希望对自己诚实,对每一个想法,念头,渴望都诚实。接受妥协,一点一点的打碎自己,让灵魂有机会透透气,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能听到内心宇宙的召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