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几乎童年时期都曾拥有过几本小人书。那种带有文字、插图的读物,也被称为连环画。在精神与物质同样匮乏的年代,小人书赋予了我们整个童年乃至少年时代最精彩的篇章。
我还记得那时的小人书,也就是几分钱、一毛钱一本,但当时中国很多家庭收入都不高,大人们有限的工资都拿来养家糊口,难得有闲钱去购置小人书,所以那时谁家的孩子有了一本新的小人书,都会让院子里其他的孩子羡慕不已。那个年代,各家孩子拥有的小人书都是有限的,但如«鸡毛信»、«江姐»、«小八路»等小人书,几乎每家孩子都会拥有一两本。而想要看到更多的小人书,只能用自家的小人书与别家的去交换,看完后再各自取回自家的小人书。这样换来换去,一段时间后,家里的小人书就有些旧了,但对于我们来说,依然珍贵。
我也记得,那时家里有一个黄色的木头小箱子,箱子里收藏着我和姐姐最喜欢的东西。对于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来说,最喜欢的东西,无非是几张糖纸、几个罐头标签、几段五颜六色的头绳,再就是小人书。家里的小人书都是父亲一本本买给我和姐姐的,那是我们幼年时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小人书的扉页,父亲都会仔细写上购买日期。我和姐姐看完后,就会精心的收藏在我们的小箱子里。有时也会拿出几本,跟院子里其他的孩子交换阅读,但最喜欢的小人书,我和姐姐是从来不拿出来的,收藏在箱子的最底层。
童年时看小人书,是真正的在看。因为那时几乎不识字,喜欢的只是小人书的插图。即便不懂故事内容,那些栩栩如生的图画、活灵活现的人物已让我爱不释手,而这些画面陪伴了我长长的童年时代。等到进入小学,开始识字,小人书的文字在磕磕绊绊、似懂非懂中渐渐开始流畅起来,读小人书的过程,也渐渐懂得了一些词语的意思。那时家里有一套高尔基的连环画,«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我最喜欢的连环画。不识字的时候,看着插图上的外国人和那些在生活里从未见过的东西,充满了好奇感。慢慢的配合上文字,渐渐懂得了经典的价值。关于这套连环画,记忆中最深的,是第一次在书中读到“其实”,当时完全不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甚至认为它应该是一个形容词。那天还去问母亲,这两个字是形容好的还是不好的,母亲是用一种什么样的解释让我明白了这次词的真正意思,我已记不得了,但却从此后,知道了“其实”的用法。
我还记得,那时已经有了彩色的连环画。关于彩色连环画,记忆最深的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其实,这本连环画发行时,应该是八十年代了,那时虽已告别童年乃至少年时代,但于现今的记忆中,仍然会出现画面上那一片片象羽毛一样的雪花,坐在窗前绣花的王后,美丽的白雪公主和善良的小矮人,还有白雪公主吃下的那个红红的毒苹果。
其实,少时看过的大多的小人书,我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但与小人书有关的那些天真无邪的岁月,至今在回味中仍可体味到自然的快乐。那些关于小人书的一些小故事,常常会在某个喧嚣的清晨,或者寂静的午后,在那个装满我童年往事的回忆长廊里恣意的欢笑、穿梭、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