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天路过菜市场的时候,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路面上湿漉漉的,大大小小的三轮车、货车,占据着马路,鸣笛声、叫卖声,很是嘈杂。与往常相比,人多了,车也多了许多。
再往前稍微走了些,发现好多店里已经空荡荡的。有的店里却是挤满了人,我好奇的走进去,原来店家在降价处理店内一些物品,我转了一圈,并没有自己需要的东西,便离开了。后来得知,因为违建,他们被要求一天之内要搬离这里。
还记得这边的几家店面是前几天刚重新装修完毕,也有几家是新开张的。这才没多久,便被要求搬离这里。反观路的另一边,大家还是如往常一样,静静的呆着,做着自己的小生意。
而昨天再次路过这里的时候,已经全部搬空。往常的热闹,已变成一览无余的冷清。
突然觉得,世事变幻无常,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我们永远预料不到。以前总想着自己可以未雨绸缪,可是现实终究会当头给我们一棒,它笑着转身离去,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呆站在原地,因为眩晕感早已裹便全身。唯一支撑我们还未倒下的,大概是内心的恐惧吧。
毕竟,这一倒下,不知道何时才能爬起来。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获得生活,但同时也为了抛弃生活而努力。
02
最近频上热搜的《陈情令》中的魏无羡,有人说他忘恩负义,丧心病狂,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魔头。
可魏无羡并非刚开始就是这样的人。他幼年失去双亲,后被带入莲花坞,这里可称得上为他另一个真正的家,那时候他也只是单纯的世家子弟。
他自信又狂妄,但却是这样的一个人,因为怕狗,所以在树上睡觉。
他聪明又潇洒,不论射箭,学文,亦或是夜猎,都不在话下。
本觉得会这样潇洒度过一生,可现实终究是现实。路遇不平之事,而招惹温氏,致江家满门被屠,除了江厌离,与被及时送出的江澄和魏无羡。
而后大战三千修士,失手杀死师姐与姐夫。当意识到时,他自责,并陷入了癫狂。
所有人都惧怕他,远离他,甚至抛弃他,将他丢入乱葬岗。他成为了令人闻风丧胆的魏无羡,再也不是那个翩翩的世家公子。
虽然他坠入魔道,但内心仍旧是那个正义的少年。
为了报答江家,救下江澄,他剖金丹。原本他可以成为和蓝忘机一样的正道侠士。但他还是如此。他说,我没了金丹,还有活下去的办法,江澄没了,等于死了。
温家灭江家满门,我想没有谁比他更恨温家,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保护温宁与温情。只因为温宁、温情在他最无助的时候,救了他与江澄,并给他们休养的地方。
他注定是一个悲剧。正道中人,个个道貌岸然,将他逼入绝境。虽在正义的道路上,屡遭坎坷,但他并没有迷失在黑暗里,心中的那束光依旧是他的信念。
想起看到过的一句话,放在魏无羡身上刚刚好,
世人唾弃骂名无数如何,不过善恶难辨。是非在己,毁誉由人,得失不论。
我们曾都是魏无羡,最后也被现实逼成了魏无羡。
03
小时候一边唱着《不想长大》,一边觉得不可思议。
大人多好啊!
没有门禁;
买自己所有想要的东西;
一边坐在电脑跟前敲击键盘,一边跟小孩子说着不能玩游戏;
……
过去总觉得大人是“双标”,他们一边做我们所有被强制要求不能做的事情,一边手头行动着却说不想长大,明明是我们已经被压制的没有一点自由。
后来才明白,原来大人的世界是这样的——残酷、现实、无助,有时候一点点的快乐也被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利益湮灭。
就像卡夫卡在《变形记》中说,争取人生必须的温暖总是非常急切的,这关系到生与死的抉择,因而人不能只当旁观者。灌木从或树木都不能保护我们,生活不是齐斯卡山。每个人都可能跌在轮下面。弱者、贫者比有足够燃料的强者、富者更早。可以说,弱者常常在被轮子碾轧之前就垮倒了。
不论是菜市场做小生意的人,还是《陈情令》中的魏无羡,前者被生活的现实所击倒,后者被人性的现实所打败。有时候不仅仅只是弱者或是贫者才会面临如此艰难地境地,就连富者也终究逃不过,正如孙悟空纵使有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加身,还是被如来压在五指山下。
即使有再多的不甘,那又如何?谁也无法推开现实中赤裸裸的桎梏,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似乎都在三种焦虑中摆动,对现实的恐惧、对孤独的恐惧和对亲密的恐惧。
04
随着我们的长大,生活的真相,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开始还想着跺两下脚,抖落身上那些我们并不想要的东西。慢慢的,“反抗”就单纯的变成一个词语,甚至只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字而已。从无法接受到逆来顺受,似乎并没有经历多长时间。再回过头望去,才发现与过去的自己早已隔了万重山。
当有人在选择因为《哆啦A梦》的结局可能是,大熊8年前因为自闭症被送入精神病院的病人,静香是大熊儿时暗恋的同伴,大熊所有的记忆不过都停留在8年前的早晨。世界上从没有过机器猫; 也没有万能口袋,这一切都是大熊的幻想而要自杀时,我很庆幸。
庆幸我们懂得取舍,庆幸我们懂得如何面对残酷的现实。
有人说,这样抹杀每个人内心的希望,未免太过于残忍。对此,我不会否认。但我想这样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最好的方式,毕竟我们的走完这一生的目的就是要去认清现实,而不是整天活在自我欺骗中。
我们都足够幸运。即使意识到根本无力去抵抗时,我们仍然努力生活,并没有想着能够过得有多富足,至少觉得当下是“可以”的。
生的容易,活的艰难,谁又会轻松顺畅走完这一生?
毕竟,生活是“生”与“活”的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