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品《善现启请》第三章
我们一直在探寻我们从那里来,要去那里,为什么存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我们的认识还不够,还是有谋种力量在遏制我们“格物”的能力,使我们看不到世界的本质,也找不到宇宙的起点与终点,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思维达到。当你修炼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也许你就可能通过自身的思维,在宇宙中“逍遥游”了。《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与宇宙的认识,天地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效法于天地,让我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是要坚持不懈,二是心胸宽广。
须菩提行完礼后,说道:“希有,世尊,如来师父,你总是尽心保护眷念着我们这些修智慧与修福业的人,也总是嘱咐我们一切。世尊,如果尘世间有善男信女,发了菩提心,要怎样做,才能是菩提心常住不退呢?他们起了妄念的时候,怎么才能降伏他的心呢?”佛祖回答道:“很好,很好,须菩提,就像你说的那样,我如来总是尽心保护眷念着你们这些修智慧与修福业的人,也总是嘱咐你们一切。你今天要仔细听好,为你解答这样的问题,善男信女,发了菩提心,就应该如是常住这个心,就应该如是降伏一切妄念心。”须菩提听后,连忙答道:“是的,世尊,我很乐意听你继续讲说。”
这里要解释一下“啊(音:鸭)耨(音:洛)多罗三藐三菩提”,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我的悟道是心与事要达到“平衡”的境界,也是中国儒家“和”的意思,就是“恰到好处”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最形象的表现就是中国的“太极图”,一种动态的平衡。修行是为了脱离苦海,而世间的“苦难”就是失去平衡的结果。修行,就是要找到平衡点,让心态自然摆正,让事物自然发展,有先的后,有快有慢,凡事辩证的看待。
修智慧者为“菩”,修福业者为“萨”,福慧双修为“菩萨”。什么是“智慧”,慧就是尊从上帝,智就是远离邪恶,这里的上帝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你的真性,一种顺乎于自然的心性。“慧根”就是这种领悟自然之道的能力与天赋。什么是“福业”,远离苦难是福,造福大众是业。所以向佛求财求官求寿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是那样,就没有人修行了,直接求佛就可以了,但佛是人,不是神,他给不了你那些,给你的只是一种思想与精神,但你要悟道这种思想与精神,只能通过修行。
如来佛与须菩提之间的问与答,是机缘所致,非随意之为。在第一分《法会因由》中如来通过自己寻常的穿衣吃饭、洗足敷坐等行为,使的须菩提悟得无往真心的妙用,无处没有不具实相般若的本体。“无处没有不具实相般若的本体”在我理解是“自然之法”,她无处不在,无形无影,就像“力量”一样,你能感觉到她的存在,但你看不到她。你看到的只是苹果落地,却没有看到重力,你看到了妈妈付出,却没有看到亲情,苹果落地是“果”,重力是“因”,妈妈的付出是“果”,亲情是“因”,没有重力苹果不会落地,没有亲情妈妈怎会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