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读了一篇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文字描写优美、细腻,是一篇轻松、愉快的小散文,能感受到主人和他的小鸟之间慢慢建立起来的信任情感,最后创造出那种美好的境界。随后又读了一篇筱敏的《鸟儿中的理想主义》,这篇文章里描写了三类鸟一类是鸟儿中的现实主义,鸟儿中的古典主义及理想主义,筱米对鸟儿中的理想主义是充满着敬意,对笼中的鸟儿,感情是惭愧的。原来鸟儿被人类捉来,到笼子里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宁死不屈,有的已向现实屈服,有的则与命运做抗争,去努力,蓄势去追求自由!
倘若我们是鸟,那笼子就是使我们感到安全的现实生活,如果我们是笼中的鸟儿并且是被困在笼中的鸟儿。我们对此不满意,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会怎么做呢?这让我想起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个犯人叫老布,老布被关了一辈子,后来年纪大了被放出去了,放出去以后他不想离开监狱就自杀了。电影中,是这样说的“老布没疯,他只是体制化了,起先你恨它,后来你习惯,到后来你不能没有它......”
当时,这个电影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非常酸楚,也非常有感触,2019年正逢事业单位改革,我是亲身经历者,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与不适应,但却不敢尝试改变。所以当第2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老布出狱后的行为强烈的折射到了我自己的状态。
虽然改革后,对我的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只是换了一个新的事业单位,但是我想做那理想主义的鸟,翅膀还是要练习挥动起来的。
我看书,思考。
女儿在厅里,学习累了,想练琴,她从温州回家七个多月了,这还头一次练琴,一练就练习四个小时,我什么也没说,没有催她快去刷题,看着她选了一首新曲子,付费下载曲谱,一行一行扣,一遍一遍练,这种精进深入的态度,我怎么忍心打扰!
练吧,学啥不是学呢,考试中的分儿,只要有了这个劲头,还用愁吗?
刚才又去了解一下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忽然明白了他对笼中鸟的“真好”的情感---只要活着就好。
好像理解了!
去理解去接纳去包容也是需要做功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