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看书边记笔记是一种享受
有些道理,我们往往深信不疑。可是,如果突然有一个人,或者有一本书,告诉你,其实也并不全对!不知你会作何感想呢?
《魔鬼经济学》就是这样一本书,它能风靡全世界,最为值得称道的,正是在此。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两个面,乃至多个面,正面看过,最起码亦不妨看看反面。
著作者是美国人,书中的例子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即可:美国民众一般会觉得严刑酷法、经济发展、增加警力等措施会使犯罪率下降,但作者论述了允许堕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甚至比前几项的作用都大。大部分想要堕胎的人,普遍收入不高,环境不好,品行有瑕,或者身体有病等等,允许堕胎也等于拒绝了各种“问题小孩”的诞生,进而能降低犯罪率。
再就是一般会觉得建筑师的收入高于 女支 女,对吧?作者则从两者的产品单价的高低,服务对象的多寡等多方面,告诉你结果恰恰相反。女支 女很小的概率会请一个建筑师为她服务,但建筑师却可能是妓女的常客。这种事情貌似我只能报之以微笑吧,道理上似乎说的过去。
详细论述,大家可找来原书慢慢品读。我喜欢结合书中道理,来审视咱们中国人的言行处世,那样才真正有借鉴意义。来看看咱们中国人生活中最常见的传统观念。从生孩子开始看起,有酸儿辣女,养儿防老;上学读书,有书中自有黄金屋;工作了,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结婚则讲究门当户对,最好是男大女小;过日子则讲究勤俭持家,做生意要和气生财;对待家庭是百善孝为先,对待国家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上简单举的几个例子,有的一眼看穿,已经过时,并不完全正确,有的可以说已传承千年,仍将世世坚守。当然,今天的重点并不是讨论对与错,而是研究一下这个“角度”问题。
首先,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从小到大,被长辈,老师耳提面命的这些观念,其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师长特别强调是为了我们好?这个角度就是一个概念意识,看问题先要弄明白问题的“是什么”。上学的时候,好学生天天玩,很少看见他们埋头做题,为啥依然考高分?就是因为把力气使劲花在概念上,弄懂是什么,就很容易举一反三,一通百通。做不做练习,主要解决的是熟练度嘛!做一万道,第10001道,略作变化,不知还能不能get到解法呢?传统观念的本质就是过去所积累的、较为普遍传播的经验或知识。内容蕴含的是人们过去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起码会知道,不该盲从,也不要一概否定。
其次,看待问题要问个“怎么样”。从整体上把大象认识了,自然也要从前面看看大象的无敌炸天鼻子和巨型招风耳朵,从中间看看那粗壮的大长腿,从后面看看那大摇大摆的尾巴。“是什么”就像是机器出了问题,就是找不到该在哪里下手,所以,专家来了,用粉笔在问题所在处画个圈,就能拿一万元走。那“怎么样”就是解决修机器这一问题的。
等修完机器,复盘一下,琢磨琢磨“为什么”就很有必要。《魔鬼经济学》的作者列维特和都博纳就是非常好的榜样了:比如可卡因为什么和尼龙丝袜大有关联?为什么毒贩有钱之后,依然和母亲同住破屋?等等,那么你也可以问问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国家却不封禁呢?为什么特朗普打着使美国再次强大的口号,干出的事情却让美国混乱不堪?当你能像他们那样多问几个为什么,说不定也能写出《神仙经济学》等等著作吧。
最后,问一句“还有什么”,这个就相当的不明觉厉了。像是阿甘吃完一块黑巧克力,他还想尝尝白巧克力,黄巧克力,酒巧克力的味道一样。你翻过一座山,看到一条河,你好奇,非要看看过去河,会不会有草原,草原之后会不会有一个住着仙女的小屋呢?只能说,那也恰恰是你前进甚至是开拓的动力了。
晨练时,总喜欢看看远处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