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已经闭幕。中国队共6人参赛,其中4人获得银牌,1人获得铜牌,1人获得鼓励奖;团队总成绩排在美国、韩国、塞尔维亚、以色列和俄罗斯队之后,获得第6名。中国队的6人在第三题上几乎没有得分(只一人得1分)。针对中国队的这个成绩,国内舆论又热闹了一把,我大致查看了一下网上的相关信息,如果你也关注了赛事,相信这些标题不会陌生:
- 2019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闭幕,中国队无一人获金牌
- 国际数学竞赛中国成绩平平 金牌教练:过度培训埋没人才
- 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中国选手全军覆没,是因为“禁奥令”?
- 数学大赛中国选手全军覆没,是因为“禁奥令”?
- 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中国队无缘金牌,全因禁奥令?
- 中国队在2019罗马尼亚数学大赛上失利,不能让现行奥数政策背锅
- 数学大赛中国队“团灭”?这个锅“禁赛令”不背
- 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落幕,中国选手无缘金牌
- 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RMM ) 中国队全军覆没
- 国际数学竞赛中国惨败 教练:过度培训埋没人才
- 国际数学竞赛中中国队仍是强手
- 国际奥数竞赛中国队无人夺金:与选手备考状态有关
- 数学竞赛中国丢金 这成绩真让人意外也差太远了吧
- 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一道题难倒中国选手:你会解吗?
- 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一道题难倒中国选手,是道什么题?
- 国际数学大赛第六,中国奥数不行了?
观点梳理:
- 中国并未派出最强战队
- 奥数大国落后,是奥数班禁办的恶果;或者不是
- 过度的数学课外培训,或在埋没真正的人才
- 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与国家数学研究实力不符的怀疑
- 备战训练中存在短板
网上的声音很多,各有不同的情感、立场、观点。我不关心中国派出的团队是来自上海,还是其他省份或者全国;我也不想分析参赛失利的原因,平时的训练与准备;也不评价参赛成绩与我国“禁赛令”的关系;不联系参赛成绩与国家数学科研水平....那么,我关心的是这些参赛的队员(不止中国),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我们的教育,组织的竞赛目的可能是筛选和交流,我们不能太关注竞赛的成绩。有个问题需要考虑一下:筛选和培养?组织的考试、竞赛可以筛选出人才?严格的讲,筛选出的是成绩不错的同学;那成绩不错代表什么呢?备战充分还是确实有天分?我们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感受、体验,成绩的优劣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培养工作,目标当然是想发掘出未来的大师!但培养肯定不是仅靠这种针对性的训练,就能搞定的。目前的数学体系已经很庞大了,很多前沿的领域中可能活跃着的牛人也就几十号人,换个不同的数学研究方向,这些大牛也很可能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目前没几个人能从数学大厦的顶端俯视各个领域,所以大师对数学的理解、感受也是有差别的。但只要是能专注于学问大师,都有个内驱,这个内驱的动力来自数学本身的魅力。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的筛选和培养也要从这个角度考虑一下,除了必要的数学思想、技巧方法和知识,更应该注重内心的充盈;每个能成为大师的人都是可以自酌自饮心灵鸡汤的人,数学的道路上坎坷很多,寂静的路或许很长。需要筛选、培养、发现一个拥有XXXX内心的人,才是为未来的数学负责。
话说回来,像11届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成绩不好这种事根本不算坎。就算是,这坎根本不是来自数学本身,而等你什么时候遇到来自数学的坎了,恭喜你!那是你走上大师的路了。所以,请心情沮丧的同学,请细细想想为啥沮丧,请做好调整。
想要了解更多的数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究尽中学数学”和“究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