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老子

初老子真名叫张新初,不知什么时候被人们开始称之为“老子”,反正应该是从他被人们公认成为老头子的时候才开始的。

初老子已经作古很多年,因此现在回到乡下和邻居们交谈的时候已经听不到关于他的大名了。但是,他在我少年时代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至于几十年过去了,我仍然会时常想起她的音容笑貌。

初老子是个瘦小的老头,身高不超过一米六,体重绝对不到九十斤,瘦削的肩膀和臀部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初老子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说话稍微有点结巴,永远是一种死不搭活的强调。而正是他那副死不搭活的腔调,给人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

也许是一种习惯,初老子几乎每天晚饭后都会到我家来串门。我老家把晚上串门叫做“坐夜人家”。过去没有电视看,农村居民就只好选择扯谈(聊天)打发夜晚无聊的时光,所以很多人都有坐夜人家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自然各人有所不同。

有的人走到一户人家,喝上一杯滚茶(刚刚烧开的水泡的茶),毫无厘头地聊几句,就立即起身走到另一家。小心翼翼地接过一杯滚茶,一边吹一边唆,东家牛西家猪的聊几句,就又告辞转向下一家。这样一家又一家地转,一晚上要转好几家。

有的人则完全不同。他们走到一户熟悉的人家,往椅子上一坐,屁股就像被黏住了一样,不到夜深人静决不告辞走人。还振振有词:“不会坐的坐一些,会坐的坐一家。”如此看来,初老子应该算是会坐的人了。而我们一家就是另外一类人了,不出去坐夜人家,而只在家里烧好开水,等着人家来喝茶扯谈。

初老子喜欢抽烟,但他不像人家一样用纸卷着抽,而是随身带一根旱烟筒、一个烟荷包。他的旱烟筒是铜的,上面一截斗着一根毛竹管,总共差不多有三尺长。只要一坐下来,接过滚茶放在火炉边的烟砖上,就从吊在烟筒杆子中间的烟袋里,掏出一小撮旱烟丝,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揉捻几下,揉成一个小坨坨,然后按进烟筒斗子里,在手就端着烟筒杆子往火炉中间凑,一直把烟筒斗子插到通红的火屎中间,嘴巴含着烟筒嘴子用力吸上一口,然后张开嘴巴吐出浓浓的一团烟雾。那种陶醉的神态,真让人羡慕不已。几杯滚茶下肚,过足了烟瘾,初老子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初老子虽然没进过学堂门,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点也不差。尽管不像读过书的人一样,开口就是一大串的成语和各色形容词,他只有最朴实的语言,但仍然能将各种奇闻怪事讲得绘声绘色,让年少的我听得入迷。我听他一直讲了好几年,却几乎没有听说过相同的故事。我当时经常感叹,初老子阅历真丰富,竟然经历过那么多!

初老子讲得最多的就是关于鬼的故事,而且基本上都是他自己亲自经历的。比如他说有一次他起床特别早,背着锄头去放水。走到我们屋场下面三百米左右的那座石桥边上,从桥上过来一个高高个子、穿着一件白布长袍子的人,刚好与他揩身而过,那个人往塅中间走,初老子挨河边往下边走,刚揩身走过去不到三丈远,那个穿白袍子的人突然尖叫了一声,初老子被吓了一跳,随即只见那个人一闪就到了一里多路的对面山脚下去了。初老子说,这时候他才意识到是碰了鬼,吓得赶快跑回家去,水也没去放了。

类似的遇见鬼的经历,初老子有过无数次。我当时想,虽然人们都怕见鬼,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鬼的,初老子能碰到那么多次数,也真是奇迹。我怎么就碰不到一次呢?直到几十年以后,我才偶尔悟到,其实我一直被初老子骗了,他的那些碰鬼经历,只不过都是杜撰出来骗我们的。可是,尽管都是杜撰出来的,但初老子竟然能够源源不断地杜撰出来,而且情节都能引人入胜,也算是本事。

除了鬼故事,初老子也还有其他方面的故事。其中最让我入迷的是他做长工的故事。

初老子给我讲的是当时已经过去二十几年的事情。解放前(现在通俗称之为民国时期),贫苦人家除了自家种田,有多余的劳力就找着去做长工,就像现在的人要去打工是一样的。做长工也并不是想去就能去的,还得有人家需要雇工。所以很多人都很珍惜做长工的机会。离我老家不到三华里有一个叫做韩家巷的大屋场,韩家巷有一个叫做张玉显的财主,周围十里八里都很出名,据说除了在乡间的田地,在县城还有四间铺面。这在当时来说,算是了不起的富翁了。听说张玉显家里要请一个长工,初老子就赶快去应聘。去了之后才知道,是专请做饭的师傅。张玉显问初老子会做饭不?初老子在自己家里从来都没做过饭,但他不想失去那份工作,就只好说会做。结果第一天就把饭煮烂了,张玉显对初老子说你不是说会做饭吗?怎么会做成这样?初老子说,我不知道你们不吃烂饭的,你们也没说清楚。第二天早晨初老子把水烧开,然后把米下锅,入水就直接捞上来放到甑里蒸。饭是蒸熟了,但太硬了,实在难以下咽。张玉显说,新初你这个饭也太硬了。初老子说你昨天不是说煮烂了吗?所以我是按照你的要求煮硬一些的。张玉显说我只是要你不要太煮烂了,也没要你煮这样硬啊,你这个还是粒米一粒,怎么吃啊。初老子说如果一粒米能够煮成两粒,那你去请别人,我是没有那个本事。一句话把张玉显气个半死。但张玉显也奈何不得,只好给他换了一份工作。这个事情我后来侧面打听过,基本上是真实的。这件事大概是初老子说过的唯一比较靠谱的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55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0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24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44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255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95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068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78评论 1 30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8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96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49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67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00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4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Android Studio 代码混淆基本配置 在工程目录下,找到 proguard-rules.pro 文件...
    楷桐阅读 231评论 0 0
  • 之前看微博转发,说单身的最高级是独自一人吃火锅,拜托,火锅这么美妙的食物一个人吃怎么了,独享美味不挺爽的吗!我之前...
    Tamako酱阅读 834评论 1 1
  • 古往今来,百善孝为先。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无不彰显着孝。这根本性的自愿与天赋无关,是比天赋更深刻的东西,并非偶然,...
    霍本本阅读 765评论 3 8
  • 我们是晚上九点许到达的凤凰。从张家界到凤凰坐了8个“半小时”的车。下了高速,又走了好一段路,绚烂的灯光与凌凌的江水...
    孙美婕阅读 655评论 2 4
  • 参加21天爱上写作训练营的时间过了一大半,我的写作热情像抛物线一样,刚开始充满热情,信誓旦旦,连续3天完成...
    思故行阅读 102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