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群里有一位小伙伴在写电子书。有一天,他特别提到一个思想:高手脑袋里面会有很多思维模型。当遇到难题时,他们会提取合适的思维模型,去解决在外人看来很棘手的问题,最后越来越强,越走越好。
当我听到这个理论时,我是赞同的:高手必有高手之妙处。但再仔细深思,到底有哪些思维模型能够将高手区分开来呢?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思维模型没有那么“神乎其神。其实,它就藏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言谈或举止中。如果我们察觉不及时,就有可能丧失了从中提取思维模型的机会。
这个道理,是从古典老师《成为你想看到的改变》一书中得来的。书中其中有一章提到:牛人都是如何思考的?5个让你受益终生的思维习惯。
(这里说明一下,思维习惯,就是思维方式的不断累积而形成的结果)
思维习惯一:放下固有成见,客观冷静地分析事物
之前在《万万没想到》一文中,我提到了“确认偏见”,即既有的观念及现成的看法。这种标签化的思维习惯,有时能帮助方便快捷地认知与判断,但更多时候,它也是一种思维枷锁,所以古典老师提醒人们,要拆掉思维里的墙。
解决方法就是,客观冷静地分析事物。而“客观冷静”这些特征,又与性格、认知、见识、经历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需要长期练习。
思维习惯二:用尽办法,迎难而上
所谓迎难而上,就是具备解决问题的意识,态度上积极主动,情绪上乐于沟通,方法上穷尽一切可能。
有人曾经在知乎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情商高的人眼中,这个世界是怎样的?
答: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沟通的,没有什么矛盾是不能解决的。
面对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情绪宣泄与逃避,这是人类的本性。然而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得多大成就,基本上就要看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各种“人之常情”。
思维习惯三:富人思维
我们都知道,穷人与富人的区别在于,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角度不同。那么,到底不同在哪里呢?
穷人,或者说是普通人,是手里有多少资源,才敢做多大的事。而富人想的是,我要做成什么事,那么要怎样筹措资源。这与《羊皮卷》中提到的“借力”致富思维一样。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与个人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冒险的人可能更倾向于走“富人思维”这条路,毕竟风险与机会永远是并存的。
思维习惯四:用简单的经济学模型,理性决策
作者在文中举了一个例子:
我们遇到问题时,情绪化的东西很容易主导我们的选择。这时,稍微运用一下经济学工具,通过描绘事情的不同侧面,可以把一个问题看得更清楚,更加理性地看待和解决问题,效率也会高很多。
比如“SWOT分析法”,如果你在纠结一件事儿要不要做,先想清楚做这件事时你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别是什么,各方权衡比较之后,答案或许就很明显了。
当你把SWOT分析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面临决策时,会得到一个更加理性和平衡的结果。
巧合的是,身边的朋友最近买了一个很好的经济学课程,然后无私慷慨地分享给了我。这份感动铭记在心,唯有好好学用,方能不辜负厚爱。
思维习惯五:交换之前,先考虑对方的真实需求
作者在文中提到:这个时代最突出的法则便是“交换”。这里的交换是个中性词汇,并不等同于潜规则,它包含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互通有无。
大意是,想让别人帮助你做某事,或者你想通过努力获得收益,就必须搞清楚你所拥有的筹码与对方的现实所需。
比如,在面试时,有些人常爱犯错:大肆鼓吹学历、荣誉、人生感悟和职业规划,但公司更
需要的是面试者为他们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利润收益。所以面试时,直接说能为公司带来什么益处,更能切中要害。
理解别人的需求时,需要进行换位思考。换位思考,看似稀松平常,其实包含着处理社会关系的亘古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