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毕业那会儿,工作时有种拼命三郎的态度,加上公司又鼓吹加班,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最后以严重的亚健康症状不得不辞职。
由于当时深呼吸时胸口痛,我去医院检查, 又查不出毛病。加上健忘、焦虑、失眠一起袭来,感觉像是天天都处在经前烦躁期。正因为对工作压力没有足够的技巧应对,只感觉心力交瘁,我才贸然辞职,休整数月才重新开始找工作。
马克·克洛普利的著作《如何才能没压力》第一章就提问“工作与休闲一定是对立面么”,引出观点:工作并不仅仅是为谋生,它除了带来经济收益,还可以让你获得成就感、认同感。虽然那些拥有数百万银行存款的公司老板和职业运动员仍在继续工作,但像我这种还停留在为谋生而工作的初级阶段,上班的最终目标就是不上班。也不可能每次被工作压力累到喘不过气就辞职,只好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好让自己刀枪不入。我们为工作所累,是没有找到工作与休闲的平衡点,不能及时从工作压力中恢复。
《如何才能没压力》书中提到工作时我们可能耗费不同形式的精力:
认知方面的(思考、规划集中等);
情绪方面的(当事情出错,或同事、客户惹恼我们的时候,尽量不发脾气);
身体方面的(做体力工作,或打字,或白天大部分时间再办公室里都坐在同一位置上);
生理方面的(吃喝的需求)
工作的时候需要耗费的这些精力,如果没有在休闲时恢复,就可能引起疲劳、消极情绪、睡眠障碍甚至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通过第五章《测试一下你保持天平的能力》的思想问卷,可以得知我属于“情感反刍性沉思者”“解决问题的思考者”“可轻易摆脱工作的人”三种类型中的前者。
情感反刍性沉思者容易在情绪方面恢复缓慢,进而导致睡眠障碍,使得第二天早上无精打采,思考不集中。
我向来视失眠为头等大事,因为担心安眠药吃多了产生抗药性,我还特意去医院精神科询问了医生,后来吃了一段时间的药,并增加锻炼等辅助手段来保证睡眠质量。
《如何才能没压力》的第27章中,解释了睡眠的五个阶段,通过问卷的形式来让你更精确的评判自己的睡眠质量,并说了十种方法来帮助你拜托工作的影响,睡个好觉。比如睡眠卫生的基本原则之一: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
温度适宜(最好为17摄氏度左右)
幽暗安静的房间
舒适的睡床、床垫、枕头、羽绒服和床单
没有干扰(无电脑、电视等物品)
把闹钟转过去,看不到显示时间(否则想看闹钟时间,引起焦虑)
对压力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保证睡眠及身体健康来增强抗压能力,终于到了关键的部分——培养消除压力的技巧和减轻压力的方法。
或许你已经看了许多如何与压力相处的书籍,而并没有多少改善,《如何才能没压力》的作者马克·克洛普利,作为英国萨里大学的健康心理学教授,帮助人们如何从工作中放松这一领域的专家,已发表了100多篇期刊论文。除了讨论了应该采用的有效方法来处理来自工作的压力,如笔头发泄法、爱好转移法、正念冥想法、特约时间法等多种方法,还纠正了一些错误的减压方法。
就跟父母辨别不出朋友圈分享的养生伪科学一样,我们也容易轻信其他渠道获得的、看似专业的“偏方”。
经常听人劝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多想无益,或许给它安上“思考停止”的专业帽子,即以抑制的手段摆脱重复出现的消极思想的方法。
这种做法或许在短时间内,由于回避问题,负面情绪被压抑而暂时得到缓解。实际上会形成反弹效应,你越是试图抑制它,就会有意地关注它,反而使它更容易被自己意识到。
《如何才能没压力》同样不赞成靠饮酒来放松,,虽然酒精是一种松弛剂,但是会影响深度睡眠质量。
该书追求的是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帮助你更健康的宣泄情绪,放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