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第一炉香》里的各种色,跟着张爱玲学写作

一切色彩皆情语。确实如此,在小说里,巧妙的色彩和故事结合,可以丰富地表达某种情感和情绪,这一点张爱玲的小说里就有很精彩的例子。

她曾在1939年写的短文《天才梦》中说过:

对于色彩,音符,字眼,我极为敏感……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如珠灰,黄昏,婉妙……

2021年末被热议的电影《第一炉香》,小说里的各种色,就能明白几分这部电影为何被诟病,那还真不能说是张迷们太苛责了。

这部小说里的各种“色”的描写,读几段便可以推知葛薇龙最后的结局了。

1.葛薇龙在姑妈家花园里

花园周围是一片荒山,这园子仿佛一只“金”漆托盘,艳丽的英国玫瑰,杜鹃花粉红里带黄是虾子红,野杜鹃是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拉枯朽烧下山坡,浓蓝的海,白色的大船。

接着张爱玲笔锋一转写到:不单是强烈色彩有一种不真实的眩晕,处处都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背景硬生生地搀揉在一起,造成一种奇幻的境界。

这密不透风的色彩描写,身处其中,普通的上海女子葛薇龙不晕才怪呢。

接着看屋外颜色:碧色琉璃瓦,绿色玻璃窗,鸡油黄红边框,红砖,美国南部早期建筑遗风。

屋内颜色:翡翠,象牙,斑竹,东方色彩。

不伦不类的东西方色彩交织在一起:荒诞、精巧、滑稽。

2.姑妈回来了

一身黑。黑草帽檐上垂下绿色面网,指甲大的绿宝石蜘蛛……读到这里感觉瘆人。

葛薇龙眼中的姑妈:脸白腻透青苔,嘴唇紫黑色胭脂,桑子红。

钢琴上的摆设:仙人掌含苞欲放,苍绿叶子,四下探着头,像一窠青蛇,枝头一捻红,像吐着蛇信子。薇龙打了个寒噤。

书房里:白粉墙,石青漆布,金漆几案,大红绫椅垫,大红绫子窗帘,景泰蓝方樽,花是小白骨朵的淡巴菰花。

淡巴菰花

姑妈坐在椅子上:金漆椅,织锦拖鞋,鹦哥绿包头,芭蕉扇子。

薇龙离开的时候:太阳偏西,山背后大红大紫,金绿交错,青溶溶,月影儿,回头看是黄地红边窗棂,绿玻璃窗映着海色,巍巍的白房子,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有点像古代的皇陵。

到这里,已经能猜出葛薇龙的命运了,并没说什么,一切情节都在色彩中呈现出来,包括人物的情感情绪。

青蛇,蜘蛛,皇陵……葛薇龙一步步迈入坟墓,即将被吞噬。

薇龙也是清醒着,她这么想:我既睁着眼走进这鬼气森森的世界,若中了邪,我怪谁去?

有时在想,书里的葛薇龙为了念书,非得一个人留在香港,父母也是爱她的,是中产之家,想必回上海也还是可以供她念书的,当年姑妈做人家四姨太,父亲认为败坏门风,自然是不能让女儿堕落的。

而葛薇龙自己主意大,非得留在香港念书,父亲名士脾气,没当回事儿,母亲也没在意,只被女儿的谎言蒙骗了。

天意如此,便有这第一炉香的故事了。

3.葛薇龙住进姑妈家

上楼,屋小如舟,被楼下音波推动着。半旧红纱壁灯,珍珠罗帘,窗外乳白的雾……

金翠辉煌的衣服:织锦袍子,纱的,绸的,软缎的,披风,睡衣,浴衣,夜礼服,喝鸡尾酒的下午服,晚餐服,色色俱全。

葛薇龙本来穿的是竹布学生服……她一件件试穿,悄悄告诉自己:看看也好。

4.和姑妈赴晚宴回来的路上

樱桃红玻璃砖,黑郁郁的山,乌沉沉的风,白辣辣的雨,白绣球,绿绣球.....

其他零散处各种色:细碎的红的蓝的紫的花,碗口大的红花,橙红色的花。

5.葛薇龙和乔琪在庙会上

蓝紫双耳瓶,葱绿堆金丝绒,琥珀色榴莲膏,大红穗子佛珠,鹅黄香袋,乌银十字架……在这灯与人与货之外,有那凄清的天与海,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的未来,也是如此。

葛薇龙,在各种色中,逐渐被吞噬……

另外小说中一些叠字词很多:

青溶溶,绿幽幽,毛茸茸,厚沉沉,凉阴阴,黑魆魆,黑压压,黑郁郁,乌沉沉,白辣辣,软溶溶,暖融融,醉醺醺,虚飘飘,蓝阴阴,肉唧唧,血滴滴,紫魆魆,水盈盈,黑沉沉。

不得不佩服,都是一样的方块字,张爱玲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这份才情绝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