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圣地亚哥
小说开头对老渔夫的生活环境做了生动的描述,一个消瘦憔悴,颈脖皱纹很深,脸腮上长满褐斑的老人就跃入了读者的视线。他身上的一切都很古老,老得像沙漠地里的古老蚀地,十分孤独,几乎没有任何朋友,除了一个小男孩,但他的眼睛像海水一样蓝,充满着欢乐,即便是在他连续84天没有任何收获的情况下,在别人的嘲笑之下,他依然坚信会捕到大鱼的。
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特征和海明威有几分相似。年轻时期的海明威好胜,有很强的进取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精力和创造力也随之减退,很烦躁,但绝不失去希望和自信,也不会轻易放弃的。老人圣地亚哥这个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品质恰是海明威最为欣赏的。海明威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坚强意志,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对真诚的友谊和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这部分正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老人唯一的朋友就是小男孩,他们两人相亲相爱,相互依存,相互照顾。当老人在捕鱼时,他曾几次叫小男孩的名字,足以证明小男孩可以给老人信心和力量。
圣地亚哥带着战利品返回途中,不幸又碰到鲨鱼群的围攻,在与鲨鱼群的搏斗中同样表现出硬汉子的“硬”,面对成群结队的鲨鱼群的围攻,用“坚定的力量和狠毒无比的心肠,在几乎没有希望的情况下与鲨鱼搏斗”,下定决心“跟它们斗到死”,不惜拿出血本,动用手头所有的武器去敲打去揍死迎面而来的鲨鱼。
圣地亚哥同鲨鱼的搏斗比追捕大马林鱼还要惊险,当凶狠贪婪的鲨鱼接二连三地来围攻大鱼时,本已精疲力竭的老人,为了保存自己的劳动果实,重新振作起来,奋不顾身地迎战鲨鱼。开始他用鱼叉对付,鱼叉被受了伤的鲨鱼带走了,他就用绑在桨上的刀一个一个地结果它们,这时他满手血污,疲惫不堪,一点力气也没有了,而且鱼叉被带走了,刀子折断了,还有许多鲨鱼来围攻,老人仍然坚强不屈地支撑着。夜里大群鲨鱼又来纠缠,老人在没有锐利武器的情况下仍然奋力拼搏,鲨鱼被他打得不是死亡便是负伤逃窜。在这里,海明威运用反衬法来刻画圣地亚哥的性格,多次写鱼的凶猛有力,用以衬托老人的坚毅顽强,渲染鲭鲨的凶残和星鲨的贪婪,年迈体衰的老人正是在同这些强暴者的搏斗中,焕发出“硬汉子”精神的夺目光辉。虽然最后他失败了,但仍不愧是个英雄。
即便如此,他也有人性的弱点,那就是无主见和冷漠,在老人与鲨鱼和大马林鱼的对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几次提及小男孩,就证明他也需要有人给他信心和支持。老人不是是神圣的,他也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②马诺林
马诺林虽在小说中着笔甚少,但却出现在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从结构上看,从小说一开始就出现,当圣地亚哥只身在海上时,他又出现在老人的思想意识里;老人捕鱼归来,又去安慰陪伴他。从社会关系上看,马诺林是圣地亚哥的徒弟,彼此非常了解、亲密无间,没有马诺林,故事无法开始;没有小孩马诺林,故事也无法结束。既然马诺林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辅助角色,那么对他的研究就必须同主人公圣地亚哥联系起来,尽管评论者以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圣地亚哥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有细微的差别,但对这一人物的勇气、忍耐、执着及其悲剧性却是众口一词的。
马诺林这个角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他帮助主要角色圣地亚哥获得了真正的谦卑的品质,完成了由个人英雄主义向团结互助精神的回归。其次,通过象征的手段,马诺林还帮助传达出了《老人与海》的两个次主题,即关于青年和老年的寓言,关于个人主义和团结互助的寓言。再次,在小说悲剧氛围的营造中,马诺林这一角色起着积极的作用。他帮助制造了悲剧所需要的孤独感,激起读者对圣地亚哥的同情怜悯;他又以主观客观两种形式与圣地亚哥构成对比,加深了我们对老人的同情和怜悯。最后,在确定《老人与海》的基调时,马诺林也起了关键作用。在老人安全归来这一客观事实基础上,他作为人间友爱和年轻一代的象征,将小说的方向对准未来,对准积极的乐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