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耐心看完这篇文章,
告诉我,你的梦想是什么?
当然,我不是汪峰。
首先他声明要做一个风趣又智慧的老头,
看所有最新的摔跤手、马球手、单车手、模特、
斗牛士、画家、飞行员、咖啡馆、国际名妓、
饭店、陈年老酒和新闻词汇;
他要给他的朋友们写信并收到回信,
他希望八十五岁时候,做爱依然一流;
他不会只坐在公园的长椅子上,
而是会沿着公园的小路边散步边喂鸽子;
他表示不会留长胡子、永远不会去看尼亚加拉瀑布,
一定要去参加赛马,为自己组建一支年轻的球队。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因为不堪疾病折磨,
精神极度抑郁的情况下,对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两枪。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
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
儿时的他喜欢读书、听故事、模仿不同的人物,
他没有如母亲所愿从音乐方向发展,
而是承袭了父亲的兴趣,
如打猎、钓鱼、在森林和湖泊中露营等。
这些兴趣爱好让海明威热爱大自然,
也伴随了他的一生,
并融入了他的作品当中。
然而在开篇海明威那份老年声明中,
我们却再没看到这些非常自我的爱好。
相信若非文学爱好者,
很多人知道海明威是因为《老人与海》。
这是海明威被评价最高的作品。
但在这部作品里,
我们似乎看不到海明威在一战时毅然参加美国军事,
作为红十字会救伤队救护车司机奔赴前线,
并因此重伤接受十二次手术的经历;
也看不到西班牙内战爆发,
他先是捐款数万美元购买救护车辆,全力支援西班牙人民。
而后又参加了“国际纵队”,
拿起武器与佛朗哥叛军作战的经历。
同样,看不到他在二战时,
驾驶着自己38英尺长的渔船参加了反潜行动,
协助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巡逻搜寻德军潜水艇。
带着5毫米口径冲锋枪、一些手雷和自制的炸弹,
海明威开始了自己的“猎潜行动”的经历。
更没有他曾经是苏联克格勃间谍,
代号:阿尔戈的经历。
但是,这部写于海明威晚年的著作,
恰恰是他一生感悟的结晶。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
除了延续了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写作方式,
即通过简洁的文字让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
去填充和参与之外,
海明威想表达的是关于人的本质。
在《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是一个孤独的老渔夫。
他只有一个朋友,就是小男孩马诺林。
圣地亚哥在84天没有打到鱼之后,
只有马诺林没有嘲笑他。
然而圣地亚哥依然相信自己能捕到大鱼。
如果这个故事只是按照圣地亚哥单独出海,
几经辛苦才捕获到了大马林鱼,
然后顺利回归,狠狠地扇了嘲笑他的人一巴掌,
那这仅仅只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但是,海明威没有让剧情如此发展。
而这个故事的核心其实是在圣地亚哥遇到大马林鱼之后。
圣地亚哥直到航行到大海的远处才遇上了大马林鱼。
这是他的机会,证明自己的机会。
任何人在这种机会出现的时候都不会轻易放弃。
但机会永远伴随着挑战。
常言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但是,现实中应该加上后半句:
“但不会让人做好所有准备去迎接他。”
同样,大马林鱼虽然出现,
但也不会轻易让圣地亚哥把它带走。
于是老人与鱼之间缠斗了几天。
海明威没有去描述圣地亚哥的身体状况和心情,
而是借圣地亚哥之口说,
“一定要记得吃沙丁鱼。”
“不管你多么不想吃,天亮后一定要把沙丁鱼吃掉。”
“必须在沙丁鱼腐化之前把它吃掉。”
圣地亚哥的心态和身体状态立刻被读者所了解。
而恰恰是这样的叙述,
更加指明了人面对机会时,除了奋力的拼搏,
还不得不接受让自己恶心的事情,
以维持继续拼搏的能量。
当然,或者说成吃苦更容易让人接受。
圣地亚哥最后还是战胜了大马林鱼。
但是正如林夕所写的《夕阳无限好》
中的歌词“高峰的快感刹那失憾”。
圣地亚哥从收获的高峰,突然跌路式地开始伤感。
他说:“你原来是条完整的鱼。
很抱歉我出海太远了。
我把你我都毁了。”
为何会这样?
林夕这样写“本想去凭爱去换最灿烂一生,
想不到长吻带来更永恒伤感。”
面对机会的人拼尽一切去换回所想所要,
而当真正拥有了过后,
才会发现其实得到的并不能真的让自己更快乐,
甚至,这远远没有在拼搏的时候那么有意思。
此刻的圣地亚哥即便拖着这条已死的大鱼回家,
那些嘲笑他的人或许会闭嘴,甚至赞美。
但是,他得到的也仅仅如此。
他会因此比从前富有并且更快乐吗?
可能在寻找大鱼的时候他觉得会,
而当大鱼死在他面前的时候,
他又突然明白并不会。
但是,如果不会,那他那么拼命是为了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
海明威在圣地亚哥钓到大马林鱼的时候,
已经留下了伏笔:
“它选择的是待在黑暗的深水里,
远远地避开一切圈套、罗网和诡计。
我选择的是赶到谁也没有到过的地方去找它。
到世界上没人去过的地方。”
所以圣地亚哥觉得错在自己“出海太远了”。
圣地亚哥带着收获的失落返航,
但故事还没有结束。
因为鲨鱼群出现了。
这是海明威又一个巧妙的设计,
如果读者理解圣地亚哥的失落,
可能会说那就把大马林鱼给鲨鱼不就完。
如果读者不理解圣地亚哥的失落,
那会认为圣地亚哥与鲨鱼群拼命是自然而然。
但其实,海明威之所以安排鲨鱼群在圣地亚哥失落之后出现,
是因为此时圣地亚哥对鲨鱼群的对抗,
正是人的勇敢捍卫自己的本能。
如果没有这种本能,圣地亚哥不会远航。
因此即便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捕获大鱼所以感到快乐,
但他也不允许鲨鱼群抢夺他的辛苦所得。
这就好比一个出征的战士出征之前雄心万丈,
而经历了战斗之后明白了战斗的残酷和黑暗,
他开始反思为何要去参与这些没有意义的战斗。
但是,一旦敌人侵占了自己的家园,
战士的斗志又被激起,又会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
所以,马云说他后悔创业,后悔把阿里巴巴做到那么大。
你不要以为他真的要退休了。
最后,圣地亚哥拖着大马林鱼的白骨回到家乡。
一番远航和大战回来,没有带回大鱼,
却带回了鱼骨。
如果按照常理,大马林鱼的肉被鲨鱼吃光了,
带回鱼骨有意义吗?
但反过来,如果不带回鱼骨,
谁会相信圣地亚哥真的在大海远处捕获了大鱼。
所以圣地亚哥还是希望去证明自己。
从故事的情节上看,
这样的举动显然会让人更加对老人产生怜悯。
而从人性的角度看,
其实自始至终圣地亚哥想改变的,
恰恰是平时看似满不在乎的被救济和看不起。
其实当一个人能够完完全全地不顾及世俗的眼光时,
他需要有非常坚定的信仰。
在这次远航之前,终能捕获大鱼是圣地亚哥的信仰,
所以他崇敬大海以及大海相关的一切。
但是,远航的经历和结果,
使他觉得这一信仰好像失去了意义,
于是变成了需要拿着一副鱼骨架去证明自己的平凡人。
回到家乡,在海边迎接圣地亚哥的是小马诺林。
小马诺林是圣地亚哥的精神支柱。
他对圣地亚哥的关心更加让这个故事具有了悲剧的氛围。
其实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人都必须有这样的精神支柱,
在你没有失败的时候一直相信着你相信的梦想,
在你失落的时候不会与别人一样远离你、嘲笑你,
哪怕你奋斗过后依然一无所有,这个人始终不离不弃。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但是陪着享受的人哪里都有,
但在依然失落时理解和陪伴着人才难得。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这又不是一个悲剧。
整部的《老人与海》说的就是人的本质:
人生而因为有所追求而存在,
无论其出身高低贵贱。
真正决定高低贵贱的,
是追求的内容和方式。
追求可以理解为梦想。
不是所有人坚信梦想一定会实现,
有的人说梦想已经远去,
只是因为害怕了失败的考验。
他们甚至常常会摆出一副得道高僧的样子,
把现实挂在嘴边嘲笑还有梦想的人。
然后又有些人,他们一直都有梦想,
但从来不见他们为了梦想付出过什么努力,
所以说着说着就只剩聊聊梦想了。
真正相信梦想的人敢于坚持而且敢于单独远航,
即便面对挑战也不会放弃。
但是,一旦梦想是变成向别人炫耀什么,
抑或者向别人证明什么时,
其实梦想就不再是梦想了。
因为梦想是非常自我的东西,
依附于别人的看法之上的梦想,
即便实现了梦想,也会瞬间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整个世界总是实现梦想的人高高在上,
而没有实现梦想的人居于底层。
但又是大家都会有的一个通病,
到底自己的那个非常自我的梦想是什么?
海明威的一生塑造着向往胜利的硬汉形象,
甚至把这种形象及其看法强加给了读者,
但那份晚年的声明,看似依旧自我,
却其实丢失了自我。
他仅仅希望证明自己即便八十几岁还“还行”,
所以但陷入自己无法控制的病痛,
消磨完所有的意志之后,
他选择了自己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可怜的是,这个魔咒在他的家族延续了几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