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开始跟着理财营学习理财以来,我就开始对女儿进行断断续续的引导。那时候孩子9岁。
可能因为是独生子女,家人对她的物质需求基本都比较能满足,感觉孩子从小不太有金钱意识。5岁的时候,小表哥还能轻易把她新得的百元大钞的压岁钱忽悠走。再大一点,她拿到过年家人给的压岁钱要么直接给我,要么拿着给家人或者自己的同学、朋友过生日的时候买礼物。从这点来说,我家孩子还真是暖心。每年生日,都能收到孩子送的鲜花、围巾等礼物。有一次我试了一条几百元的裙子,她连说“好看好看”,然后坚持用自己的压岁钱付款,作为“提前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不得不说,我家孩子的情商还是挺高的。小小年纪就不吝啬,会表达感情。直到现在,每年暑假回老家,她都会让我带着她和表弟表妹(我姐妹的孩子)一起去商场挑选衣服,然后用自己的零花钱给每人买一件T恤衫(以前是我买)。每年回去三个小家伙穿统一的姐妹衫已经成了一种仪式了。
跟着理财营学习,自然会忍不住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不过因为我个人做事缺乏计划性,总是断断续续。
最开始的时候,是睡前读书一起读了《小狗钱钱》。这本书虽然是儿童版理财教育书籍,不过可能是国内成人和儿童普遍缺乏理财观念和投资管理,感觉启蒙性大于实操性。不论如何,《小狗钱钱》上下两部都读完了。我给她读了上部,她自己读了图书馆借来的下部。凡事不可强求,就当给孩子做个财商启蒙吧。毕竟,我自己也是刚接触,也没有成体系的理财观念呢。
读完《小狗钱钱》,有阵子去图书馆又借了几本日本人写的针对儿童的理财书籍。这些书籍对孩子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花钱没那么随意了。她开始要求我给她零花钱,自己的压岁钱不再到处乱塞搞不清楚有多少了。想起小时候我爸带我开银行存折,让我负责跑银行存我们家存款的经历,我带孩子去银行开了一张银行卡。
因为她年龄小,没有到可以自己开卡的年龄(以前好像是可以,记得12岁我就用自己的名字开了自己第一张存折),所以用我的身份证给她开了一张农业银行的储蓄卡。这家银行就在我家楼下,非常方便。开完卡,我带她到自动柜员机上操作了两次。她又紧张又激动,生怕把密码忘了。我教她回家用一个袖珍笔记本记账,如果怕忘,可以把密码写在上面。第一次好像存了1000元。那是她剩下的压岁钱。回家以后,她忙忙碌碌的找小本子,记账,然后藏银行卡——她说怕“妈妈偷取了我的钱”。。。。。。。看到她有个人财产意识了,身为妈妈,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该有点难过,呵呵。。。。。。
有了银行卡以后明显她花钱有节制了,不再是“月光族”。我发现她在给表弟表妹一起买T恤的时候会对比价格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商场店员一忽悠就给钱。给我们买生日礼物也会打“小算盘”了。每次取钱都会先在心里计算一下自己还要留多少在卡里。。。。。。有点“小财迷”的既视感,呵呵。。。。。。。
因为跟着理财营做小额基金定投,我会时不时打开手机APP跟她“炫耀”一下我的钱又给我生了多少钱。也给她买了一只货币基金,一只债券基金。原来每月给她的100元零花钱我都直接投入这两只基金。开始她见不到她的零花钱还是很不开心,也有点不放心。不过看到她两只基金居然还有红色字体的收益,也不抗议了。后来我又开始“忽悠”她把银行卡里的钱拿出来买基金。每次她的钱超过千元以上,或者500,她可以拿一笔比较整数的钱给我投入她自己的基金里面。今天打开看一下,不知不觉,她的两只基金居然积累到9千多了。不久前,她又让我陪着存了600元钱。她的卡上这下子有1200多元的现金了。问她要不要取出一千继续来投基金,她问我买基金跟把钱存银行有什么区别。我才意识到其实还没有跟她认真讲讲活期、定期存款和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呢。。。。。。嗯,晚上出去散步的时候,忍不住给她讲了一套粗浅的基金和储蓄知识。
前天晚上散步一个小时,我啰啰嗦嗦跟娃聊了半个多小时的“储蓄、基金知识”,她有时候在认真听会提问,有时候又带着狗疯跑,也不知道她听见多少、理解多少。不过,慢慢来吧。孩子的学习之路还很长,开始总比不开始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