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士的文章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不仅教会了我们方法,更改变了思维,拓宽了视野,令我感悟颇深!
“同侪教学法”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对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力,也是一种促进和提高,起到双赢的效果。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效果,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下大量的功课,去备“学生”,也就是了解这堂课知识点的认知冲突在哪里,这很考验教师的经验和应变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第11讲中,我的收获是:学习是一种主动的状态,讲新知识加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作为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自发的吸收知识,而不是由老师灌输知识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去学习,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和条件。制造认知冲突。打破平衡,在重建平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成长和进步。作为教师,也应该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和进步,不断创造新状态,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