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七月的午后,天热得不行,空气像团湿漉漉的棉絮,闷得人喘不上气。楼下的蝉鸣有气无力地飘上来,更添一层烦躁。
把碗筷收拾好,刚想歪在沙发上眯瞪一会儿。“哇——”楼下那穿透力极强的小孩哭声又来了,直直钻进耳朵里,像小锤子一下下凿着脑仁。哎哟喂,这还让不让人喘口气了?几天下来,我攒的那点耐心终于见了底。
几步冲到楼下,咚咚咚敲开门,邻居小王露出一张脸,一刹那间,我还以为敲错门了。小王脸上脂粉未施,好像还没有洗漱,头发胡乱挽着,整个人看起来有一种说不出的疲惫无力,印象中这个年轻妈妈是很时尚很爱打扮的。话到嘴边,硬生生卡在我的喉咙里,打了个转,最后竟成了干巴巴的一句:“孩子……闹得厉害哈?”
小王满脸歉意地说:“姐,真是对不起,把你吵到了吧。我妈回老家了,我一个人带孩子,小家伙偏挑这时候闹腾。”她身后,那个1岁多的小崽子正挂在她腿上,鼻涕眼泪糊了一脸,小小的身子还一抽一抽的。
小王是从事房产销售的,老公在外地上班,平时她母亲在帮她带孩子。
屋里景象有点乱。茶几上堆着没收拾的奶瓶、半碗糊掉的米糊,地上散落着几个色彩鲜艳的塑料玩具。门口的矮柜上,还放着半袋打开的婴儿米粉,旁边是几盒药。一切都无声地诉说着年轻女主人的兵荒马乱。
看着娘俩那狼狈又无助的模样,我鼻子突然有点酸。先前那点被扰了清梦的火气,“噗”地一声,自己就散了。午觉?算了算了。我笑着说:“没事没事,我以为孩子生病了下来看看。”轻轻带上门,默默转身上楼,给自己泡了杯浓茶,对着窗外那几棵被暑气蒸得蔫头耷脑的槐树出神。
说来也怪,自从那次“面对面”之后,再听到楼下小家伙的“午间交响乐”,心绪竟奇异地平复了许多。渐渐地,我甚至能从哭腔的高低缓急里,揣测楼下的情形:孩子是饿了?是困了闹觉?还是磕了碰了?
有时晚饭后下楼散步,会遇见小王推着孩子出来,偶尔我俩简单应答几句。每次她都跟我道歉:“姐,真是对不起,孩子太吵了,影响你们休息了哟!”我总是安慰她:“小王太客气了,谁家孩子还没点哭闹啊?”有时候,我把自己那点不多的育儿经验分享给她,看着她怀里的孩子一天天长大,孩子脸上无邪的笑颜,早就把我的心萌化了。
周末外出回家,看到门上挂着一大口袋桃子,颜色红润又新鲜,正纳闷是不是快递送错地方了,手机滴滴一声,掏出来一看,是小王发的微信:“姐,感谢你的宽容和理解!尽管你从未说过什么,但我知道孩子太小经常哭闹,肯定会吵到你的!桃子是我妈妈从老家带来的,自己家种的,你放心吃,真正的绿色水果!”
心里暖暖的,好像被什么触动了。
有时生活里扎人的小刺,拔出来前,记得先看看它长在谁的心上。这烟火人间,谁不是咬牙扛着自己的担子前行?楼上楼下,锅碗瓢盆的磕碰,孩子的哭闹,偶尔的噪音……这些细碎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反而成了生活最真实也最坚韧的底色。
有时候,一点点换位思考的微光,一点点包容理解的胸怀,就构成生活中最动人最朴素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