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个月,我进行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Teach for China,以下简称TFC)机构紧张有序的培训。
培训接近尾声的时候,从六个大的角度给自己和未来抛了若干个问题和思考。未来两年支教生涯中将进行持续思考,也将进行实践。
1、思考教育
在教育方面的思考,是四个关键词:个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终身学习。
个人教育。离开大学校园的那个瞬间,才是个人教育的开始。大学的教育能够让我从容的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但是无法给我面对所有难题的勇气。
直到毕业一年后,我依旧没有想明白两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也没有想明白。①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②以及自己如何成为这样的人?
特别喜欢TFC的一句话:育人,遇自己。两年结束后,这两个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答案,两年也正是遇自己的开始。
家庭教育。在和许多人聊这一个话题的过程中,我感觉出自己是受到过比较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及家庭教会我的都是最基础、最纯真、最宝贵的道理,这些不断够促使我在更大的土壤中更好的生长。
而两年支教恰好是个契机,通过和学生及他们家庭的接触,反思家庭教育,思考几年之后我该如何面对子女教育问题。
一来回顾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来对自己的下一代负责,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
学校教育。我一直在想,从小到大我们究竟接受着怎样的教育?这些教育怎样的影响个体?国家层面的各级教育究竟带给我们什么?又有哪些不足?
这是个非常大的话题,暴露着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并不是两年支教能够想清楚的,但一定是要思考许久的问题。
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找到不同教育产生的巨大差距,从而针对性的指导个人与家庭的教育问题。如果有幸能为社会做些贡献,那更好不过了。
终生学习。这一概念在大二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我自己也进行着长期的实践——从各个方面大量学习。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伴随着前面个人、家庭、学校教育的思考,继续落地执行。
先逐步达到预期,后给自己设定高目标,再去突破高目标,再设定高目标,随后再突破。不断抬升天花板,能够让自己处于持续地、明确目标地学习状态。
当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保质保量,那一定能够促使自己承担更大的责任、完成更大的事业、实现更大的价值。
2、回顾培训而引发的思考
第一周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评价、课堂管理、激励计划、教师口吻仪态、教学思维和工具等有了初步认识,让我们明白一个完整的教学应当包含的部分。
培训的时候提到为学生赋能,即下面两句话,也期待自己围绕这两句话做出一些成绩:
- 激励学生勇于去探索自我的无限可能;
- 培养学生面向未来、扎根生活的能力和素养。
第二周分学科培训。请专家对小学阶段(语、数、外)进行针对性培训。给我们很多思路,关于“如何才能教好一门课”的思路。
未来两年我需要顺着这些思路、方法和工具,更好的开展教学,服务学生,并努力将新的理论、思路、方法和工具进行转化。
第三周是教师素养课程。引用教育方面的基本经典书籍,选取了“师生关系共建”、“有效赞美”、“揭下标签”、“做一个不完美的老师”几个大的主题进行学习。
这些带给我们诸多思考,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未来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虽然是支教老师,也要为人师表,教育是守护人性,教育是传承高贵。
不同的职业都能培养不同的素养,有幸当两年老师,将教师的素养内化于心,成为伴随终生的品格。也要将过往经历带来的职业素养融入其中,成为更好的老师,塑造更好的品格。
第四周培训包含机构文化及管理制度、《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摘取、机构影响力、项目开展说明。
心理学,是我从上大学以来一直想学但是一直没能提起兴趣的学科。我理解,学过心理学基础知识的人是能够从另一种角度去认识自己和他人。
未来两年,愿意借助一些心理学书籍,先服务于学生,后服务于自己。
我们既是支教的老师,也是项目老师。我所理解的项目老师是:当你合格地完成了基础的教学任务后,一定要继承前辈优秀的项目,或者开拓新的优质项目,服务当地的师生。而我给自己定了明确的自我定位:
- 合格,力求优秀地完成基本教学任务;
- 传承前辈梳理的,正在继续的优质项目;
- 开拓新项目,做好新项目的前期规划和顶层设计。
在我看来一个不同于基础教学的项目,是一个耗费时间很长的一个事情,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事情,需要一批又一批美丽中国人去传承和发扬。
我更注重的是既有项目传承的过程,更期待能够做好新项目开拓时的顶层设计。这将会是我将来独立承担一个项目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需要打磨和体会的。
我期待完成支教后,面对其他项目思路清晰,可以从容面对,使自己趋于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
3、支教认知
我对支教的认知很简单,就三点:
- 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理想照进现实;
- 延续与发展当地老师和前辈们的成果;
- 发挥优势为改变乡村教育尽微小的力量。
关于第一点,我认为一个好的老师既能保证学生成绩,又能从方方面面影响学生,为学生赋能。“激励学生勇于去探索自我的无限可能;培养学生面向未来、扎根生活的能力和素养。”,这是理想,但是需要直面惨淡的现实。
关于第二点,我坚信教育是个站在巨人肩膀上获取更大成就的行为。一定尊重前辈们的成果,虚心和前辈学习,延续和发展当地老师和往届支教队友的成果。
关于第三点,我两年要号召一些队友,组成一个小团体。借助小团队的力量,融合和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组成一个“合力拳”,击败为乡村孩子带来优质教育路上的众多拦路虎。
TFC的广甘地区团队,给每一个项目老师做了一个铭牌,在我的铭牌背面刻的是:融众所长,实现价值。我把它作为个人支教工作的信念。
以上,是我目前对支教的认知。
4、学科认知
第二周学科基础培训,我选择的是语文。培训提到了语文核心素养,我顺带着查了些信息。找到下面两张图:
这就要求老师既要注重学科本身的核心素养,也要注重打破学科壁垒进行融合。我们支教老师是有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人,如果能够进行融合,或许能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思路,或许这样的教育可以称得上优质教育。
先理解所教学科的核心素养,尝试打破学科壁垒,再进行思维渗透与能力培养,我想这才是一群身怀绝技的年轻人价值所在。
我理解,这些综合的能力需要潜移默化地影响,通过影响当地老师,通过影响队友,一年年传承下去,让孩子们得到持久的润泽。
直到一天,孩子们突然明白自己拥有某项素养的时候,那种醍醐灌顶般的快乐,那种获得新知的欣喜,既是我希望带给孩子们的,也是我特别期望看到的。
看到“21世纪学习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有一种恐惧感,来自这群新世纪的孩子们长大以后,对我们的挑战。因为自己接受教育的时候,没有从小就以这种框架去被培养。
而多年以后,当我自己带领团队去完成共同的目标时,底下的年轻人很有可能是这一代的学生。
顺着这个思维,如果能够更全面的了解高校的大部分专业,知道专业的核心素养以及专业的不足,去掉对一些专业的刻板印象,能更好的认知行业,促进自己事业的发展。
5、其他聚焦点
通过近半年的思考以及一个月的培训,给自己列了几个聚焦点,是未来两年需要重点关注的:
- 个人思维的成长;
- 教育工具、方法的思考;
- 习得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
- 持久性、优质资源的获取和整理,打破信息孤岛;
- 更好了解甘肃;
- 深度思考5G和人工智能。
我一直认为思维质量决定生活质量,两年要通过读更多的书,做更深的思考,训练思维,提高思维质量。
培训期间有介绍到各种具体的工具和教学方法。伴随两年的应当是对这些工具方法的应用,并积极发现更好的工具、方法,甚至总结和开发工具和方法。把工作的成果转化和输出,我想是个职业人最开心的事情。
“读历史,知兴替,看天下”,这是我在准备历史第一课时总结下来的一句话。借此,激发出一条灵感:能够找到汲取传统文化的方法,在今后的终生学习中慢慢用传统文化滋养自己。
支教的两年,即使有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交流是不能深入,很大程度上无法带来深度的交流和碰撞,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这样就把自己置于一个信息孤岛,无法和其他优质内容碰撞,无法打破信息壁垒。但我要竭尽全力去进行深度的阅读和思考,尽可能的和不同领域的人沟通,互换观点,沟通成长。
这些年每每离开一个地方,都感叹没能好好了解一方水土。要珍惜机会从地理、文化、历史、人上去了解甘肃,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如果有可能参与地方有关的研讨,更清晰地认识社会。
5G来的太快,人工智能发展的也太快。我要以积极的心态和敏锐的嗅觉,发现二者带给我们生活的变革,能够将5G和人工智能的细分领域,应用到教育,结合到自身,也是未来两年自己需要关注的。
6、个人&机构影响力
我在辞职之前,为自梳理了一份“For 2019-2021 PLAN”,将自己的未来两年细分成好多大的方向。其中有个分支是“个人品牌”。
继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自己所处的行业,利用业余时间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目前想聚焦于对教育的思考、个人成长、PPT技能传播、视频短片制作,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持续打造个人影响力。
在机构培训中,有个影响力模型。做乡村优质基础教育的提供者、示范者、推动者及感召者。分别对应的影响对象是学生、当地老师、校长和家长、同行和跨界。
我想自己的两年,先做好提供者角色,完成基础教学,并通过继承和开拓项目,以当地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教育。随后逐步为示范者、推动者、感召者做出努力,为机构影响力尽自己可能。
7、致谢
首先感谢TFC暑期学院相遇的每一个人,每天的接触都能碰撞出很多的灵感,我已经记录在小本本上,未来将一条条实践。
感谢培训期间的室友们,他们开拓的思维给予我良多思考。要重点感谢与我朝夕相处的队友们和主管,是我们几个人一起磨课、试讲、相互提意见、共同进步,一起做好未来支教的准备。
谢谢你们!